在恩施 茶叶与女性获得的微小自由
原创 胖粒 三明治
文 | 胖粒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茶叶会给家乡的女性们带来这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是从最近五年内开始的。六年前村里开始发展种植茶叶,虽然往年土里山上也生长有茶叶,但基本上不会外销,人们喝油茶汤,把干茶叶用烧老的油一炸,金黄酥脆后加入汤料。和大城市人喝咖啡一样,油茶汤喝了可以让人不容易犯困。
我的家乡位于恩施州咸丰县,这是一个贫困县,多数家庭的收入依靠粮食种植以及零散的生猪养殖。我询问了村里人那时的经济状况,他们告诉我,在十年前,家庭年平均收入8000元,同时多数家庭扶养着两个小孩,上学的费用高昂,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学生成绩差无心念书,多数会选择在初中辍学。
那时所有人只会意识到作为“家”这个整体性的概念,哪家穷哪家富,而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不平等不会有人意识到。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多数会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去温州去东莞去深圳。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的叔叔在义乌售卖眼镜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又在接下来的20年内把资金“输”得精光。这个家庭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统领的,他们以身上散发的男性气概为豪,纵使他们同样痛恨爷爷的暴戾与霸道,但他们自身却拒绝反思并认定自己的失败是身边女性的无能造成的。
家庭内部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家庭结构,奶奶只有三个儿子, 最初,每个儿子都在外务工,女性成为了在家“蹲守”看家照顾子女的责任。基于这样的事实,村里的男性相较于与女性中国经济发展和城乡进程中的获利更多。随着村里的男性在外站稳脚,女性也开始逐渐外出务工。自然而然,留守儿童、老人独居、土荒又成了村里的普遍现象。
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我在一篇文章里写了那些经历,再也不想回到被欺凌无力反抗的过去。女人被打是常事,我也见过很多,但没有人能逃脱。不止一次,想当然地对那些被家暴的亲人们说,离婚吧。但,然后呢?
户主是男性,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自己的土地,怎么养活自己呢?城市化进程给她们带来流动与变迁的机会,但身为女性,在一个不平等的就业环境中之下,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与伤害也不会太少,更何况,由于受教育水平不高,相比城市女性,她们所从事的行业往往是最苦最累的服务行业。
拿我妈来举例子,社会的劳动市场对于她这样——文化不高、没有技术、年轻五十岁上下——的女性显出了最残酷的一面,一份保育员的工作以年龄过大为由拒绝了她,一份月嫂工作要求她必须事先交几千元培训费,我妈认为投入过大就放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女性的困局显而易见。
我不想把茶叶种植的到来描述为一种“返乡创业”似的救星般存在。但我在这次回到家乡后,实实在在感受到这株植物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我妈7点左右就去茶林,中午1点回家吃午饭,一小时后再次去摘茶叶,5个小时后回到家。她觉得很开心, 相比起在大城市的飘摇无根之感,相比起以往繁重的农活,摘茶叶“只需要动动手”而成为她所经历过的最轻松的时刻。
如果用一个更大胆的词语“解放”来形容茶叶对村里女性的影响的话,那么在村里女性内部,老年女性更是从中获得了诸多自由。老人被视为“负担”以及自身自认为“负担”成为一种双重压迫。但是摘茶叶的“轻松”与“简单”能够让老人参与这项工作,能获得微薄的收入。
奶奶种了一亩半的茶叶,她的时间都给了茶园,春天与夏天摘茶叶,秋天捡拾茶叶的果子去卖,冬天给茶叶剪枝,上半年攒钱,下半年没有收入来源时就可以用了。
没有茶叶的时候爷爷掌控着家里的金钱,奶奶说,需要买什么就去问爷爷“讨钱”,从不敢多买什么。现在她不在受到爷爷的控制,可以去集市上给自己买好看的衣服和围巾了。爷爷也不敢轻易地对奶奶发脾气以及使用暴力。
今年因为雨天太多了,无法去摘茶叶,家里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我在给她们想办法去售卖那些在清明前后采摘加工的茶叶,我妈和我奶奶反而安慰我说,没事,今年活下去就可以了。
一个下午,我突发奇想,奶奶要是化妆了会怎样?她从来没有画过妆,她和土地、苦难一起生活,我想看看她和“轻盈”、“美”待在一起的样子。她似乎很抗拒,认为自己一个劳动妇女化妆“丑人”,奈何不了我和另一位奶奶的坚持,我给她画了个淡妆,还找来我的一件旧裙子和她的一条丝巾搭配起来。奶奶真的很好看。剥离劳动的沉重,一个女性十分美好的样子。
五月底,我从上海回到了恩施,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回到农村的感受:你会感知到一种原始的欲望。你会想出人头地,你会想改变那悲哀的现状,你会想做点什么去挽救那只公鸡,你会希望一个人的生活能拥有电饭煲。你会想要一个人不用等到80岁就住上新的房子。你会期盼一个人不去大太阳下摘茶叶能安心地放松一会。
原标题:《在恩施,茶叶与女性获得的微小自由》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事发小区停放的吸污车7月25日,杭州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杭州江干来某某失踪案案情。警方发布称,据来某某丈夫许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