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评论】治理竞赛功利化,仅仅与升学脱钩还不够

界面新闻 2020-07-22 20:07 大字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对中小学生的竞赛功利化问题,教育部在近日做出进一步规范。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特别提到规范竞赛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竞赛主办单位全面开展一次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要坚决避免参赛项目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通知》还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

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功利化,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2019年,教育部启动竞赛白名单制度,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进行“大瘦身”,并明确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可是,进入白名单“仅存”的全国性竞赛还是曝出弄虚作假的丑闻。

一道难题摆在监管部门和这些竞赛的组织者面前:我国还要不要举行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竞赛何去何从?

竞赛功利化乱象,与四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竞赛获奖一度与升学挂钩紧密,主要表现为中高考加分;二是部分竞赛组织方以竞赛的功利功能作卖点宣传吸引参赛者,部分竞赛违规运作,存在买卖奖项现象,刺激家长的功利情绪;三是基础教育异化为“单一赛道”的竞技教育,家长让孩子参赛,想抓住所有机会,提升孩子的竞争能力;四是家长“望子成龙”,有强烈的攀比心态,把孩子参赛获奖视为“炫娃”的资本。

为此,对竞赛功利化,也就得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目前看来,竞赛与升学已经逐渐脱钩,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高考的奖励性质加分,教育部也要求各地清理中考奖励性质加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也禁止和竞赛证书挂钩。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竞赛与升学脱钩后,实际还存在竞赛功利化的问题。于是,不能简单认为只要竞赛不与升学挂钩就可去除竞赛的功利化。

在坚定推进竞赛与升学脱钩后,要推进竞赛去功利化,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竞赛的功能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给学生展示特长的平台。像奥数,在发达国家只有5%的学生参加,在我国却成为“全民奥数”,很多参加者当然知道自己不能获得奖项,而之所以要参加,是为了把数学学深学难一些,提高考试成绩。

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中,学生之间在进名次竞争,参加竞赛就是和同学比。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会让家长真正重视孩子个性和兴趣培养。

当前家长的攀比心态,也源于这种竞技化教育。不要说正规的竞赛,家长趋之若鹜,就是山寨竞赛,家长也宁滥勿缺。

据媒体报道,有的山寨竞赛,明确告诉家长只要交钱,就能获得获奖证书,家长明知这是虚假竞赛,可是还是有的交钱去买奖,在朋友圈晒买来的奖项。只要有这些虚荣的家长在,竞赛就不缺市场。

本来,正规的竞赛,应该倡导风清气正的风气,远离功利,拒绝任何弄虚作假。但是,有的正规竞赛主办者可能觉得山寨竞赛都可无本万利,自己为什么放着资源不用呢?

出现在全国性大赛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就是在拿竞赛资源做交易,否则怎么可能出现把明显超出参赛者认知能力,一看就是包装的成果也认定为学生原创成果并授奖这么荒谬的事呢?

可以说,竞赛功利化,是教育功利化的具体表现。要治理竞赛功利化,需要整体治理教育功利化。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取得功利的成功,更要育人,重视培养孩子的个性、兴趣,促进孩子人格、身心健康成长。

(熊丙奇,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新闻推荐

为逃处罚酒驾司机花招百出:下跪求情 以命相逼

晚刊讯(通讯员覃建华记者杨宇婷)7月17日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三大队开展统一周末夜查行动,共查获23起酒驾违法行为。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