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兴庆宫雨中观荷

西安日报 2020-07-11 05:43 大字

盛开的荷花红装翠盖、端庄典雅即便红衣褪尽,莲蓬静立也是一种风景

○胡辉林文/图

雨中观荷,别有一番趣味。

兴庆宫勤政殿故址西北方向有两片荷塘,一边是红莲,一边是白莲。站在桥上,中间是宽阔的水面,两边是密密麻麻逶迤而去的荷叶,红白两色的荷花仿佛朦胧夜空里闪烁的星星,摇曳挺立在一片深碧的底色中。

荷花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最早出现在一亿四千多万年前。早期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气候温湿,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荷花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原始人类出现后,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就成为人类生存的粮食。

荷花贯穿于人类发展史,人类也从未停止对荷花的赞美。《诗经》里描写荷花的至少不下三篇,如《国风》里“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等都有荷花的影子,这也源于人们在生存上对荷花的依赖。

荷花被用以观赏最早是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为西施赏荷而修筑了“玩花池”。西汉和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荷莲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就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句子,暗喻采莲女对爱情的憧憬。至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则说明荷莲品质已经逐步为文人精神层面所认可。

宋周敦颐《爱莲说》把莲的高洁品质推向巅峰,与菊相提并论。荷莲虽则初期为果腹作物,但其历经磨砺、食赏兼顾、儒释咸宜,终成高洁。荷莲的高洁看起来有迫不得已的成分在内,因其生存于沼泽湖泊,所以常人只可远观。其实若仔细观察,可发现荷花的茎秆上有许多退化的刺突,不禁让人猜测它最早也可能是陆生植物,有可能是用于自我保护的刺;也可能是分枝,却在亿万年的沼泽中经流水冲浸而退化。而其子叶在出水前一直蜷抱成棱条状,叶面有蜡质,这一切都出自天然,也可能是适应湿地水泽环境的改变,是一种生存修炼的结果,这都成就了荷莲的高洁气质。

雨中的荷因了这层蜡质叶显得分外调皮。椭圆的叶子像一把擎开的雨伞,中心积聚了一汪清澈的水,仿佛碧玉中一颗璀璨的珍珠,风乍起,这雨伞便微微摇动。俄尔,整个雨伞仿佛不堪重负似地向一边倾去,那一汪水就变成一串银白的珠线向池塘倾泻而去。有的荷叶上也积了些雨珠,却相互不粘连,沿着荷叶轮状辐射的叶脉,零散成几行晶莹剔透、大小不一的珠子,可爱极了。

荷花的美是缤纷多姿的。《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是荷花瓣残落、红消香断时的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荷花盛开时的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红衣芙蕖之美;“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则是红白相间荷花的美。

荷莲的美是无时无刻的。盛花时红装翠盖、端庄神秘;残落时宫莲微斜、金蕊拂衣。“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佛座须、莲瓣互映,莲实微显,孕育着生命传承的美;即便红衣褪尽,莲蓬静立、莲子点点,恍若水中灵芝!有的还披着一圈黄色须蕊,若少女着短裙,袅袅婷婷。无论哪种芳艳,映在这急促的雨声中却无一点随风乱舞的躁动样,只在水天一色中刻画了一幅深得禅机的宁静。

荷花看似普普通通,其实承载的文化底蕴深厚。荷莲不语,却哺育人类生存;红藕开合,道不尽千年文化魂魄。

新闻推荐

西瓜又甜又红 都是打针了?吃隔夜西瓜会中毒?

原创阮光锋阮光锋营养师来自专辑你不知道的食品安全真相天气越来越热了,甘甜多汁的西瓜也成了人们解暑的首选。可是,“西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