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虚拟歌手合唱人工智能大会主题曲背后:AI音乐唱作水平如何

澎湃新闻 2020-07-10 16:51 大字

7月9日, 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开幕式上,由4位人工智能机器人合唱的主题曲《智联家园》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首《智联家园》由微软小冰(Microsoft Xiaoice)、小米小爱(Mi Ai)、百度小度(DuerOS)、Bilibili泠鸢(yousa)四位人工智能共同演唱而成,它的作曲也是由人工智能少女微软小冰完成。

针对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的能力和发展,澎湃新闻记者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教授和陈世哲老师进行了对谈。

于阳表示,音乐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也许再过5-10年以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陈世哲介绍,如果要创作高水平的音乐,如电影配乐或是一线的、能打榜的流行歌曲,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些简单的广告,抖音、B站上的小视频配乐,人工智能的创作已经能够符合人们的欣赏、应用需求。

“流量”歌曲或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快。

“AI创作音乐的效率比人类高太多。”陈世哲介绍,“一首三四分钟的流行歌曲,从创作旋律到编曲完成的需要几天时间,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可能只要一两分钟就够了。”

谈到现在有些“流量艺人”的歌曲创作本来也不需要太长时间,陈世哲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部分的创作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特别是现在的大数据技术,通过用户的一些行为反过来找到一些信息之后,可以更有效的指导音乐人工智能写出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歌曲。特别是流量明星的一些曲子,他们更多其实通过研究用户得出来的这样一种风格,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领域里面人工智能会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陈世哲介绍,虽然目前人工智能音乐的细节,包括研究领域的细分还没有下沉到这个程度,但技术上应该不是问题:“比如说接下来我们针对某一种类型的,比如说这种流量明星的韩范的这种曲子,针对它来做一些算法优化、数据标注,针对他来做一些评判规则的推进的话,那么肯定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可以应用于未来的乐器制造

虽然现在还在探讨阶段,但人工智能未来在乐器制造领域也可以发挥作用。

陈世哲介绍,乐器制造非常复杂。以前都是靠工人老师傅来听音色,由于人耳存在主观因素,可能会导致乐器出厂时出现问题,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理论上可以做出较为复杂的音色识别。

“比如说我们拿几十把、上百把的好琴先把模型训练一下,那么机器就会知道好的琴音应该是什么样,再来做评判。”

目前,微软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实现包括旋律、编曲及歌词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落地。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图片激发时,微软小冰将创作出一首独一无二的音乐曲目,并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小冰的创作在云端进行,一首三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创作时间均在两分钟之内。

“音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的音乐创作能力也受到了专业认可。6月29日,微软小冰获得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的毕业证书。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微软小冰接受了来自音工系主任于阳教授和陈世哲老师的“指导”,基于微软的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模型,与音工系的同学们互相“学习”,相互“激发”,训练数据不断提升,音乐的表达技巧更加丰富,可创作的音乐类型也得以扩展。小冰的音乐作品还参与到上海音乐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地区开展的儿童音乐教学中,帮助孩子们完成人生中第一次歌曲的创作,展现出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

于阳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音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许再过5-10年以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别把“李佳琦”们的传奇错当成自己的未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包括“互联网营销师”等在内的九个新职业,增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这意味着,直播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