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滋味百般是高考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10 06:44 大字

□宋扬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次稀里糊涂,第二次充满了侥幸成功的后怕。

高中三年,我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1995年高考,我不出意外地名落孙山。怎么办?父母让我去镇上找干爹想想办法。干爹经营着镇上的机砖厂,在镇上算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干爹带我去县城一中,我递上我的成绩通知单。那是一张二指宽的小纸条,上面打印着各科成绩。校长眉头一皱,当即给我下了“死亡判决书”:“才421分呀!今年的专科线是505分,我们录取复读生的最低分数线是450分!”校长又说了些什么,我都记不住了,惟有他鄙夷的神情和“才421分呀”的惊诧深深刺痛了我。

我只能再次走进镇高中的大门。复读班的班主任姓何,教我们英语,擅长使巧劲。1996年,镇高中还没有机读卡阅卷器。他先在空白机读卡上做好标准答案,然后把大家做的机读卡重叠起来,再用铁钉对着正确答案一题一题地凿出小孔。阅卷变得轻松了,只需要数每张机读卡的小孔就能打出准确的分数。

何老师更多时候使的是苦劲。他发给我们一本英语复习资料,每一个字都是他用钢板、蜡纸和刻笔一笔一笔刻出来的。复习资料就像是一棵挂满考点的知识树,每一次做题,我都能把试题与资料联系起来。1996年高考,我一看英语试卷,心里稳了三分——好多考题和资料如出一辙。果然,英语成了我涨分的主要学科。

复读班的历史老师姓王,如今,他已是县城一中的教务主任。他做学生思想工作既不灌“心灵鸡汤”,也不暴风骤雨似的咆哮。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诊断考试,我的历史考砸了。他温柔地鼓励我说:“你的书写有优势,在大考中,语文、历史、政治一定会多考十来分的。”此时距高考不过十来天了,也许王老师知道弥补知识点已经来不及,便选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鼓励我。我傻傻地相信了王老师的话,王老师对我的心理疏导竟然有了奇效,我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了。

我的高考也充满了深深的遗憾。有一次,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我,死要面子的我下定决心不听讲了。我虽然没有放弃数学,并走上了艰苦的自学之路,但数学还是再次让我在高考时吃了苦头。

1996年7月底,当我拿到高考成绩单时,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宠儿。但我的侥幸成功又让自己有深深的后怕——我怕我的数学考得一塌糊涂,我怕我仅有的一点书写优势没被阅卷老师认可。

我的成功是充满遗憾的,假如我的高中三年没有荒废,假如我能接受数学老师的逆耳忠言,也许还能考上更好一点的大学。然而,人生没有假如。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我的人生之路,决不能延续高考之憾。

新闻推荐

潭溪山开启“欢乐暑期”学生免门票优惠范围小学生至全日制大学生

本报讯7月3日,本报《文旅》版刊发《潭溪山又到“暑期游学季”》一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纷纷来电或微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