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高考后考生如何调适心情?可以做些什么?专家组团答疑

澎湃新闻 2020-07-09 19:52 大字

2020上海高考落下帷幕,部分考生认为高考结束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制定了假期出行计划;部分考生在等待高考成绩的过程中,因不确定性感到焦虑;还有部分考生对了答案之后认为自己没有考好,感到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症状等。

考后如何调适心情,以适应生活变化,保持身心平衡?在疫情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假期是否能外出?外出时又该做哪些防护措施?

7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教授、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来听听他们的建议。

澎湃新闻:考后,是不是意味就能彻底放松了?

沈之菲:考试是暂时的,成长是永远的,考后先放下,接受任何结果。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一切,所有结果都接纳。

孩子确实累,是要放松一下,家长也不要不让孩子放松,十二年学习确实有些累了,利用好考后假期,痛痛快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旅游,可以玩游戏,为即将面临的新的转折阶段加油,不是沉溺,而是加油。

澎湃新闻:等待高考成绩发榜时,过度焦虑怎么办?

王枫:这样的担忧一般情况下是十分正常且合理的,但如果焦虑的情绪引起了一些过度反应,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去做一些事、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反复查询公布成绩的网站等,这时我们就需要主动做一些情绪调适,告诉自己“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同时积极通过深呼吸等生理调节、多从事兴趣爱好的活动、多和身边的同伴师长聊天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自己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澎湃新闻:有考生说,我最喜欢睡觉,考完试后我就睡觉可以么?

沈之菲:不建议睡觉,以动的方式代替静的方式,十二年的学习都是以静为主的,此时一定要动起来,以前没有时间做的或者不敢做的,正好利用现在这个机会做一下,比如人际交往以前有欠缺的,可以利用假期去做起来。

澎湃新闻:考后等发榜的这段时间,应该做些什么规划?

李正云:可以利用考后这段时间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大学之路,强基计划、综评等的测试准备,填报高考志愿的准备,需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业专长和兴趣特长。

澎湃新闻:高考成绩揭晓后,该如何面对?

李正云:如果考试成绩高于平时成绩,属于超常发挥,祝福这类考生,但也不要过于兴奋;对于正常水平发挥的考生,也许对自己没有能够超过小目标略有一点小失望,此时需要坦然;还有一些发挥低于平时水平的,考生尤其是家长也要保持理性。

王枫:如果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考砸了”,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遇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拥抱发展的现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坚定梦想,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考砸了”并不可怕也不是“末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从“考砸了”当中收获更多,在于我们是否能在积极的挫折应对中,让自己朝着目标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澎湃新闻:填志愿时,如果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

王枫:当遇到家庭成员在高考志愿填报上产生意见分歧和矛盾时,同学和家长首先要保持一个互相尊重、相互倾听的平等关系,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

同学们可以用更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参考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一起收看上海教育电视台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在广泛收集信息、深入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完成志愿的选择和填报。

澎湃新闻:面对可能相对较长时间的暑假,如何合理安排?

李正云:在疫情影响下,高校可能不一定能如期开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妥善安排好假期生活,可以适度休闲,但也要保证正常的生活节奏,并对高校和社会各方抱有信赖之心。

澎湃新闻:高考结束后能不能出去旅行?

吴凡: 疫情不影响旅行,去低风险地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假期外出旅游是可以的。如果准备离沪游玩,建议暂缓至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并事先查询目的地防控要求;入住酒店后注意通风换气;尽量减少聚会、聚餐。

澎湃新闻:当前疫情还未结束,需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吴凡:假期外出,口罩仍然要“随身带、及时戴”,居家和户外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不用佩戴,但这四种情况必须及时佩戴: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在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去医院就医、有呼吸道症状时。

与此同时,外出要注意勤洗手、不摸眼口鼻。减少触摸公共物品,及时、规范清洗双手,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少扎堆,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扎堆喧哗。

如果选择假期在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的同时,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有效流动。同时,养成使用公筷公勺、咳嗽打喷嚏要遮口鼻、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无积水、生熟分开、肉类海鲜食品要烧熟煮透等良好生活习惯。

澎湃新闻:如何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些准备?

王枫:到9月开学时,大部分的高中同学就要成为“大学生”了,在角色的转换当中,如何做好与高校学习的衔接是开启自己大学生涯的重要起点。学习都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同学们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假期,收集一些与自己未来志趣志向相关的图书读一读、参加一些有趣的项目化探究活动、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或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走出家门,到博物馆、科技馆参观考察,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保持好学习的“节奏”、规划好自己大学的“计划”,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高校生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江西再审26年前张玉环案 出庭检察官:建议改判无罪

7月9日上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再审张玉环故意杀人申诉一案,法庭上,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出庭检察员发表出庭意见,建议改判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