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独家凉茶”变“抗生素茶”需严查

市场星报 2020-07-01 00:52 大字

为提高独家凉茶“疗效”,吸引回头客,增加营业利润,一些凉茶经营者非法在凉茶里添加西药。近日,广州番禺警方在“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查处了一批非法凉茶店铺,抓获涉案人员15名,缴获有毒有害凉茶原材料一批。(6月30日中新网)

检测结果显示:送检40份样品中有15份不同程度含有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等成分。而药品常识告诉我们,这些西药对应的病症包括感冒发烧、过敏、牙痛、牙周炎等症状。也就是说,如果身体出现某些不适,喝了含有这些西药的凉茶可能得到缓解。而缓解了症状的茶客,却以为是身体舒服得益于某些“独家凉茶”的保健功能。

食品中检出药物甚至抗生素,过去所知的也多是非恶意添加的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而凉茶中的药物则是人为添加,就为给顾客造成“独家凉茶”保健功能强大的错觉。这是对“保健”概念的又一次“恶搞”。

比如,有些洗漱用品一直宣称有很好的中药止血效果,但其中却含有处方西药成分。而据专业人士称,临床上,这种止血处方药即便在手术中也是慎用的。那么,即便添加行为不违规、有标注,却难免有蒙人之嫌:消费者求的是长期保健效用,而厂商高调宣传中医药成分迎合大众关于中草药安全的认知,然后是“羊头狗头”勾兑着卖,消费者质疑其为商业利益抹黑传统文化,我看不冤。

回到“西药茶”“抗生素茶”这件事上,其恶意添加行为属于违反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应是不争的事实,自然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但需要提醒的问题是,当前保健食品中“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中医保健旗号暗中添加西药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警觉。特别是消费者应该警惕食品、保健品中“速效”的情况:标称“保健”却有“速效”,肯定有问题。

而监管层面更应站在保护传统文化、民族品牌的高度严查严管某些领域非法添加现象,这种非法行为一旦泛滥甚至形成潜规则,不仅是消费者受害,还可能毁掉一些品牌和行业。

新闻推荐

逆势追税,景县负面样本教训深刻

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关于河北省景县违规征税摊派捐款举债搞迎检办大会等问题的督查情况通报”。通报显示,督查发现景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