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失足落水7人施救 孩子,见义勇为一定要量力而行
重庆8名小学生落水的消息牵动人心。
据报道,截至6月22日7时10分,经全力搜救打捞,重庆潼南区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当前,相关善后事宜正抓紧妥善处理。
据初步调查,失踪人员均为居住在附近的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期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
“心痛”“夏天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又来了”“八个娃,8个家庭心碎!”……面对这样的突发悲剧,公众揪心不已,不少网友都表示小朋友见义勇为是好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每逢夏天,未成年人溺水事件都防不胜防。值得一提的是,溺水事件中常常出现小伙伴自发施救导致集体溺亡的悲剧。比如2015年,江苏徐州,12岁的钱某和同村的几名同学在水塘戏水时,其中一名同学溺水,钱某立即与另一同学上前施救,不幸遇难;2019年,河南兰考,12岁的曹某和17岁的崔某在施救一名不慎落水的女孩时溺亡;就在上周,厦门一男孩落水其同伴看到后赶忙下水救人,最终两人均溺水身亡……
悲剧让人叹息,更发人深省:加强防溺水教育,除了要提醒孩子注意不要到危险区域玩耍,更有必要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要盲目施救,尤其在不具备直接救人能力的情况下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
见到同伴落水伸出救援之手,这是人心善良的本能。见义勇为的精神应该提倡,其行为本身当然值得嘉奖肯定。但我们也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人的自然生理规律,中小学生本来就是弱者,他们不具备成年人那样的力量和体魄。而且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见义勇为又蕴含一定风险,在无法保证未成年学生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不宜盲目“冲锋陷阵”。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首先要思考的生命命题应该是“自救”,然后才是机智救人,理智救灾。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倡导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见义巧为”、“见义智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再提倡、鼓励、宣传未成年人实施与自身能力不符的见义勇为行为。2015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也已将“见义勇为”这一条删除。
令人遗憾的是,不鼓励未成年人在无法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的“见义勇为”,尽管已经成为共识,但近几年中小学生由于贸然救人产生更大悲剧的事例,依然时有耳闻。一起又一起的悲剧,无疑都警示着当下防溺水教育存在一定疏漏。千叮咛万嘱咐,或许都无法阻止孩子去戏水玩耍,但教育孩子万一发生意外要量力而行避免更大的事故,理应可以做到,也应落实到位。
生命无价,让未成年人远离危险,老师和家长亦需要共同努力,不能停留于表面的提醒,还要告诉孩子具体如何应对。做到入脑入心,事到临头时,孩子们才不会忘到脑后。
司马光砸缸式的“见义巧为”、“见义智为”固然可遇不可求,但遇到问题先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更大的恶果,是防溺水教育的应有之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6月22日消息,国家税务总局今天公布了近日依法查处的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涉税案件。个人所得税App的上线,大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