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溺亡:悲剧为何年年上演?
6月22日7时10分,经全力搜救打捞,重庆潼南区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经调查,失踪人员均为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相约到河滩玩耍,期间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
一天之内,8名学生溺水身亡,这样的悲剧让人震惊,也让人惋惜。可以想象,这将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怎样的重击,他们的父母该陷入怎样的自责和绝望。
每年夏天,类似溺水事件多有发生。相关统计显示,溺水已成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尤其是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而农村家庭安全意识大多薄弱,对孩子的监管比较松。尤其是许多孩子属于留守儿童,非父母的监护人看管力度更弱。这就导致农村成为了儿童溺水重灾区。
此前,针对不断发生的溺亡事件,教育部曾专门发文要求排查和预防。然而,不得不说,在一些基层,这一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以此次重庆发生的悲剧为例,孩子落水时有人看到,却未能引起足够警惕,也没有人前来制止。如果有成年人及时干预,或许这起悲剧可以避免。
媒体曾报道,一些地方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溺亡事故,每年夏天会安排专人在河湖边巡查。网上曾有一个热传视频,说的是一个巡河人,在河边用大喇叭喊了9年。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笨”,却是最直接也最有效。近几年,一些地方对此进行了“升级”,比如在部分河段安装视频监控及语音提醒系统,实时监控重点水域;如果语音提醒无效,民警会马上前往现场进行制止。
但不得不说,这种对于安全的重视和投入远未普及。在许多农村地区,溺亡事件几乎年年发生,但河湖水塘等安全的管理,依然处于“不设防”状态,甚至连一块“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警示牌都没有。这就导致了悲剧的循环往复。显然,面对溺亡事件的高发,类似安全措施的普及和相关配套的建设,是当下公共服务亟需完善的一环。
当然,防范溺亡事件,手段不仅局限于此。溺亡悲剧频发背后,还暴露出家长和学校安全教育淡薄,以及泳池等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在农村地区匮乏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一一补足的短板。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或许需要一个过程,但学校和家长的安全教育不能滞后,更不能缺失。
眼下,又快到暑假了。各地应提高警惕,把防范儿童溺亡的工作充分重视起来,拿出更多实招。不能总等到悲剧发生之后,才追悔莫及。(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端午节小长假即将来临,居民居家旅行、外出购物、走亲访友时,莫要忘记关注消防安全。当前我国部分市区疫情再次暴发,市民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