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元稹:骑马向通州 除却巫山不是云

成都日报 2020-06-22 01:33 大字

许永强/文

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绝唱的大诗人元稹,一生中曾两次入蜀。在通州四年作诗180余首,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也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期,他一生最辉煌、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和诗歌理论,大都在蜀地完成。

悼亡诗千古传颂

读过《西厢记》的人,都会对年少风流的男主人公张生留下深刻印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根据小说《莺莺传》改编创作,多情而蕴藉的张生,其实就是作者元稹。

元稹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幼时长得清秀可爱,甚是聪慧,父母宠爱至极。家道中落,请不起好老师,母亲就手把手教他认字读书。父亲早逝,母亲带他投奔娘家,虽寄人篱下,但他因此早熟发愤,15岁参加明经科考及第,此后益发“苦心为文”“勇于为诗”。

元稹21岁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任职时,发生了他在《莺莺传》中描述的爱情故事:他热烈地爱上了一位远亲17岁的女儿。通过她的一个侍婢,元稹以诗打动了情窦初开的女孩的心。他们大胆冲破封建礼教自由结合了。然而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为谋求官职进京应试,忍心抛弃了痴等他的女孩。

元稹在京城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被授秘书省校书郎,这一年又迎娶了朝廷显贵韦夏卿的三女韦丛。婚后,韦丛跟随元稹过起了清贫的生活,无怨无悔。“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夫唱妇随,两人也算得上是神仙眷侣。然而,平静幸福的生活停在了第7年。这一年,元稹仕途失意,被贬出京,一路颠簸劳苦,再加上缺医少药,韦丛病逝,年仅27岁。

韦丛逝世后,元稹写了大量悼亡诗:“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字里行间透着诗人的惶然、痛苦,现在读来仍令人心酸泪落。青衫落拓的诗人孤独无助,思念如海,为爱痴狂。

《离思五首》中这首最为后世传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读完后总会让人潸然泪下。

东川审案名动三川

元稹从政初期以刚直闻名。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元稹名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第一,被授为左拾遗。他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可是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不满,遭到贬谪。

元和四年(809年)3月,元稹任监察御史,受委去剑南东川按狱。在出使过程中,他了解到许多民间的疾苦和官吏的不法行为,写了《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检举严砺“擅自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今于两税外加征钱、米及草等”赃罪。这时严砺已死,但与之牵连的7个刺史都因此受到处罚。大案轰动一时,元稹因此“名动三川”,但也开罪了朝中与严砺相好的官员。

第一次入蜀因行程紧迫、公务繁忙,元稹诗文创作并不多,主要包括来往东川途中所作的《使东川并序》《褒城驿》和到达东川以后所作的《黄明府诗并序》《西州院》以及《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和《弹奏山南西道两税外草状》二状。《使东川并序》中记录了元稹出入蜀地时沿途的风光,既有涛声如鼓声阵阵的嘉陵江“江声如鼓复如风”,也有梨花随风万片飞的“梨花万片逐江风……半路江流半在空”。

元稹回到长安之后,再次弹奏山南西道枉法贪赃,使该道观察使和各位刺史都受到罚俸的处分。这一来,元稹惹恼的人更多,被调离长安,派到洛阳“分务东台”,以闲差作警告。然而元稹在东台又一连弹奏数十事,锋芒指向各地当权官僚。

打击终于来了。元和四年,河南尹房式不法事发,元稹一面向朝廷上表报告,一面命令房式暂停职务由其代摄。这本是御史行使职权的惯例,却被忌恨元稹的人当作把柄,攻击他“专达作威”,朝廷罚他一季俸禄并调回西台。在回长安的途中,元稹与宦官争宿,被打伤脸面。宪宗不敢得罪宦官,几位宰相本来就对元稹不快,于是加他一个“少年后辈,务作威福”的罪名,贬为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市)士曹参军。

和革新失败后屡遭贬逐而不肯屈服的刘禹锡、柳宗元不同,元稹并没有安于下位,矢志不渝,他经不起打击,也经不起诱惑,在江陵任上,他变了。以前他曾以“擘肘回头项难转,人人共恶难回跋”的诗句表示斗争意志,如今却变得情绪低沉颓丧,甚至发出“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的说教。以前他敢于纠弹藩镇、对抗宦官,如今他却处处依附江陵尹严绶、监军使崔潭峻,换取“恩顾偏厚”的青睐,后来另一个宦官魏弘简援引元稹入朝做官,一直做到入相出将。

“元和体”开新声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改授通州司马,第二次入蜀。司马不过是处置京官迁谪外地的闲职,元稹自嘲“睡到日西无一事,月储三万买教闲”。事实上,他在政事上关注民生疾苦、关心朝政得失。

《告畲三阳神文》曰:“我贰兹邑,星岁三卒。熟视民病,饱闻政失。”刚到通州,他看到当地百姓的茅篱竹舍,大多被杂树乱草所遮蔽,“人家恰似甑中居”,阳光不透,空气不畅,蚊虫乱飞,虫蛇横道,医药条件落后,疟疾流行。于是他劝导百姓“大课芟铚”,铲除房前屋后的荒草杂树,用一系列诗介绍各种害虫,教授农人防御和治疗的方法。如寓言诗《虫豸诗》介绍了七种虫豸,诗前有小序,对每一种虫豸的特性、活动规律及对付方法,都作了详细交代。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通州刺史病逝,元稹代理知州务。九月初,通州“霖雨既旬”,元稹为“负输获熟者”祈霁于神,并兴修水利。十月下旬,元稹带领通州闲余劳力开山,扩大耕地,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开三阳山六十里,开竹山三十里。另外,元稹还在通州南山建戛云亭。

元稹在通州的所作所为,深得老百姓爱戴。元和十四年(819年),元稹离开通州时,百姓依依不舍,登高而望,目送天涯,留下了延续至今的“元九登高”习俗。

被谪居通州的四年,是元稹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创作了180余首即事感怀和酬赠唱和的诗,占其现存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比如奉使东川时经过褒城驿,遇到旧时相识黄明府,忆起当年逃席之趣事,便又共饮尽欢,再论及当地的名胜古迹,“感今怀古”写下了《黄明府诗》。又比如被贬离京前往通州,想到37岁的陶渊明当年弃官归田“出都门”,对比现在同样37岁的自己,难以抑制心中对仕宦前途的灰心失意,于是有了《归田》。到达通州后不久,“染瘴危重”,辗转兴元疗疾,而好友白居易也在此时被贬为江州司马。听闻消息,病中的元稹十分震惊,痛心不已,作下了传千古的泣血绝唱《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读到这首诗,顿时惨然神伤,感怆不已,随即回信一封《与微之书》:“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元稹一生热心从政,可成就和抱负却有很大距离。他的伟业在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入蜀通州创作的诗歌,与好友白居易共同创造了以清浅流畅为特色的“元和体”诗,共同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把诗歌创作同人民的苦难、朝政的得失以及社会的种种矛盾紧紧联系起来,使诗歌成为反映现实的利器。

元和十三年(818年),元稹在通州闻知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创作了新乐府诗《连昌宫词》。这篇鸿篇巨制借题发挥,以宫边老人今昔盛衰之感,揭露并批判安史之乱前后朝政的腐败,追溯招致祸乱的原因:藩镇割据、奸相弄权误国,表达了诗人对“圣君贤相”清明政治的向往:“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又在结尾点明全诗旨意:“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痛斥用兵的罪恶,主张“消兵”。

长庆元年(821年),元稹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这时他已与白居易齐名,穆宗皇帝也很喜欢他的诗,致使宫中人人都知道方今有个“元才子”。次年二月,元稹当上了宰相,这时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时候。可是,朋党之争的痼疾,令元稹再次被人诬陷攻击,先后被贬同州、武昌等地。大和五年(831年)七月,53岁的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新闻推荐

枇杷一口泯恩仇 ——小区枇杷树上两只鸟的故事

你吃枇杷我啄你(3)怒吼(2)怒视(1)喂食(4)本报记者王小兵文/图记者家楼前有棵三四层楼高、长得枝繁叶茂的枇杷树,前不久枇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