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的精神层面分析
李晓华
精神是肉体的主宰。一个民族的兴盛靠的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撑。同样,一个群体,一个家族,一个人物的兴盛、生存与发展亦是靠他们的精神来支撑。
鲁西南女作家耿雪凌撰写的长篇小说《石榴花开》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环环相扣。人物性格鲜明,爱恨交织,或坚韧狡黠,或放荡多情,或逆来顺受,或担当奉献。令人读起来荡气回肠,欲罢不能。现就小说的主要人物精神层面作一下分析。
作为主象征意义的人物——石榴,塑造得活灵活现,不单是跃然纸上,而是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石榴13岁时就从一个娇生惯养、爹娘疼爱的钱庄千金变成了一个逃荒者、落难者。她安逸的生活被打碎了,苦难的日子开始了对她的追随。一夜之间,她长大了,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吃粗茶淡饭,穿粗布衣服,在她爹惊奇愧疚的目光中,出门买米买面,在家洗衣做饭,给她爹煎药喂药。
14岁时,石榴嫁为人妇,在漫漫的岁月里,饥荒、战乱、苦难中,她生养了十九个儿女。并带着一众儿女在苦难中艰难爬行,一点点地挺腰,直至站起来。她泼辣、精明,在苦难与磨砺中练就了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春风就发芽的生存本领。边生养边带领儿女坚韧地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断地从泥泞中、从沼泽中爬出来,往有点光亮的幸福彼岸上一点一点地蹭。
老年的石榴,在经受了近一个世纪的苦难修炼后,生活的风雨已经刺不透她坚硬的外壳,苦难成了她的垫脚石。这是在百年风浪的浪尖上舞蹈才练就的一种超然和洒脱,一种无畏与无惧。
兵荒马乱,穷困潦倒,长期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要靠什么支撑孱弱的肉体生存下去呢?是精神,也只能是精神!
“活着,就得有精神。”“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石榴最直接、最原始的精神支撑。她也许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但她知道活着要有精神,要拿得起、放得下,不向命运低头,但要向现实弯腰,这是她的生存法则。
刚强、沉稳、坚韧、善良是她在生逢乱世,命运多舛的生命历程中的核心精神支撑,正是靠着这种核心支撑,让她从一次次苦难中坚强地爬出来,坚韧地生存下去。这种精神是苦难压不垮的,是春风吹又生的,是结出饱满石榴子的肥沃土地。
泼辣、精明、狡黠和自私是她生存手段的支撑。石榴不是神,她是个凡人,是个平凡的女人。在兵荒马乱、土匪横行的年代,这些手段是生存的盔甲,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护身符。这些盔甲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生活的苦难演化出来的。
而石榴多籽、多汁,石榴花鲜红醇厚,石榴籽晶莹红润更是中华民族孕育、哺乳的母性精神象征。
作为小说重要人物之一的大麦是勤劳、善良、传统的精神象征。她任劳任怨、外表柔顺、骨子里倔强。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她生命的悲剧。在艰苦的岁月里,传统、善良往往是无耻的牺牲品。她没有韧性,只有倔强和善良,就只能拿生命去埋单。这是大麦的可悲之处。
鲜花这个人物最终因勾引女性被打残。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悲惨结局是小说的一个精神隐喻。男人可以追求真爱,但不可以兽性泛滥,更不能始乱终弃。做人除了情爱与性爱外,还有道德和人性,还有责任和义务。
麦芽这个人物是石榴与大麦性格的综合体,在她的精神支撑中,既有石榴的坚韧、忍耐,又有大麦的任劳任怨,更多了一份担当精神和无私奉献。被母亲抛弃后,她与弟弟相依为命。长大后,她用自己给弟弟换亲娶媳妇,先后嫁给了两个哑巴。她是小麦和鲜花的孩子,身上却丝毫没有父母的自私、放荡和寡情。她重情重义,勇于担当,牺牲自我,无私奉献,帮助亲人渡过难关。她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可以说她是传统美德的化身。正是她与小麦与鲜花的对比,才产生了强大的道德引领。然而她又是个让人心疼得发颤的人物。这是小说的悲剧高潮。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6月17日电(记者兰天鸣)记者17日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16日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王振华、周燕芬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