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你在哪?乡村的明天 ● 独坐客

今日宣州 2020-06-10 08:03 大字

封建王朝的习俗,有它很多的糟粕或弊端,但一个好现象,对乡村是一种充实、完善和提高,以求得良性循环,我们不能不佩服。不管你天大的本领、财富和官位,最终还是会演绎出“告老还乡"“荣归故里"“回报桑梓"和“落叶归根"的。这种良好的现象,会直接地转变出乡村的精神与物质的满盈,让乡村长久不衰、生生不灭。

做学问的人回来了,他们把知识顺便给了相邻;当官僚的回来了,他们把为民服务的传统反哺给父老;经商的人回来了,他们把财富造福乡亲。这些归来的闲人,其实一点不闲。他们教书育人、他们修桥铺路、他们访贫问苦、他们倡导文明时尚。乡村不是一潭死水,是一大千世界的缩影。如此反复,乡村来了一个个轮回似的循环。就像那村口一方方的大小不一的池塘,始终是满满的,荡漾着鲜活的波澜,四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的乡村,完全可以跟城市媲美,也只有如此的乡村,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岁月如烟云滑过。进入21世纪的十年后,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从没有过的变化。因为改革的提神,人们抛开了沉睡的禁锢,迈向了突飞猛进大发展的轨道。不能说“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方针不对,贫穷的乡村确实在这一点号召下,走出了井底,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从乡村走出去的智者,学问越来越深,他就嫌乡村越来越俗;从乡村走出的官员,位置越来越高,他就离乡村越来越远;从乡村走出去的商贾,财富越来越多,他就对乡村越来越疏远——他们要高雅的,他们要权贵的,他们要多多益善的。但他们通有一个共同的“热衷",回乡只是看看,不再把身留下,更不要说把根留下了。

同时,乡村还有自己的悲剧:进城务工、进城就读、进城居住。乡亲们,其中很多很大程度上尚未具备进城的条件,他们也想方设法艰难、艰辛地进城了,让许多村舍成为空壳、空巢。空旷的乡村啊,人头是寥寥无几,而寥寥无几的也是那老弱病残的老人。有诗云:病树前头万木春。可我们的乡村呢,你的春天在哪?即使到了三春季节,那也是一种“春城草木深"的清冷。

如此一来,因为城市人口的剧增,导致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的人为困难,也加增了这类人群的生活成本,给政府带来了很多麻烦,如习惯问题、素质问题、心理问题和生存问题等等。城市只是为了他们去拼命地扩张,一环二环三环……导致拆迁任务越来越重,干群关系因为利益的问题而日益紧张,又因为不断的拆迁补偿,导致本无人居住的乡村屋舍奇迹般地越来越多。城里有房,乡村房子不仅要修缮,还在不断地变魔术地“肿胀"。

如此一来,土地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蚕食了,美丽热闹的乡村变成了荒凉的古堡。不难想象,还需要多少年,我们还有鸡犬相闻、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人欢马叫、炊烟袅袅的乡村吗?

新闻推荐

光明日报刊文:中西部免费医学生计划可从三方面进一步优化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