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个人信息泄露 他“被”当老板了

消费质量报 2020-06-09 06:43 大字

消费质量报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政务热点事件。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王钰

舆情回顾

身份证丢失之后,正常情况下肯定想到的是到派出所挂失和补办,防止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被他人冒用,一旦不注意,则会被别有用心之人用来干坏事,比如注册公司、贷款等不良行为,而你对此却一无所知,直到自己需要去办理一些业务,才发现信息已被盗用。

近日,贵州的王先生就遇到了丢失身份证的情况。王先生因9年前丢了一张身份证,近来饱受个人信息泄露的困扰。不久前,他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自己“被入职”了16家公司,还是其中一家杭州公司的法人代表。

王先生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站发起申诉,并与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取得联系。目前,该贸易公司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正在进行简易注销公告。

舆情背景

此前,深圳一位女子去医院就医登记时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挪用来登记产子出生信息,尽管自己仍然未婚。

2018年4月9日,央行实行身份证新规,部分城市和地区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核查试点工作。

《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截至2019年6月,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接到的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登记的举报数量约为2.9万件。为此,总局专门发布《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规定对于被冒用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人民群众撤销冒名登记的反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应对负责。

此外,为解决冒用身份登记公司的问题,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市场监管总局推进“全国企业登记身份管理信息实名验证系统”建设,并于2019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随后,各省市陆续接入其中。在该系统登记公司时,法人、股东、公司董事、监事等需完成身份认证,并进行人脸识别,确保“人证一致性”。

相关搜索

截至6月8日17:00,搜索关键词“丢失身份证后被入职”,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783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9.78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约0.6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约1000篇。

各界声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与网络安全学院袁得嵛:现在相关数据泄露的问题非常严重,且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银行数据泄露、保险数据泄露、其他平台金融数据泄露、网贷业务及大数据风控乱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蒋洁:如果冒用者采用技术手段破解了相关系统的人脸识别功能,则违反相关规定。并且,冒用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从事不法活动,涉嫌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当事人可向市场监管局申请撤销登记,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江苏百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军:千万不要小看身份证遗失,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或申报遗失,为自己今后维权留下一个途径。

网友声音

@想什么名好一点呢:法人代表需要实名认证,请问对方怎么做到的?

@这一场恋爱:丢个身份证,转眼成老板了?个人信息泄露太可怕。

舆情分析

个人信息之所以成为“公开的秘密”,一方面,在于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公民随时都要“暴露”个人信息,小到手机解锁、网站注册,大到买车、购房等业务办理,一旦被“凿破”了一个“后窗”,基本就等于开了“天窗”,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刚进行了房屋登记,装修电话就响个不停。

另一方面,以往法律条款中相关惩治界限相对模糊,导致不少个人信息“交易”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要么是违法成本低,不法分子有恃无恐,明知故犯;要么是维权成本高,受害者如果不是因信息泄露造成的直接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想要进行索赔比较困难,往往劳神费力还不讨好。

《民法典》对隐私进行了明确界定,旨在对行踪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加以保护。就个人隐私保护而言,从隐私权到隐私的界定及禁止行为,从个人信息的界定到获取、使用及相关要求,都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释。

现在,信息泄露事件一起接着一起,除被当老板,还有被入职和被贷款等情况发生。可见捍卫公民信息安全刻不容缓,既要堵住信息泄漏源,也要规避信息滥用。

新闻推荐

别让武大老牌坊再受伤 赶紧落实常态化保护

“武汉大学老牌坊被撞受损”事件,牵动了很多网友的心。6月7日凌晨,武大回应称,目前肇事车辆和人员已被控制,文保部门已紧急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