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大学生赵世强在家门口建起了“扶贫车间”
□赵琴芳
2019年底,在外打拼多年的赵世强做出一个决定:变卖新疆的房产,回家乡创业!
在这之前,毕业于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气工程专业的赵世强,是一名技术娴熟的电工,拥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不薄,事业小有成就。
然而,他却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和优渥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安安区符家川镇高阳村。
在大家疑惑的眼神中,赵世强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他的创业梦想。他首先租赁了闲置多年的村小学教室作为生产车间,投资80万元购进了一条箱包生产线,有电动缝纫机及各类设备40台。就这样,赵世强创办的雷鸣制造扶贫车间开始运营,嗡嗡作响的缝纫机声犹如奏响的致富音符。
谈到为何要创办一家以箱包生产为主业的扶贫车间,赵世强说:“箱包生产投资小见效快,而且技术难度不大,农村妇女容易掌握。”
赵世强的家在安安区符家川镇高阳村,这里是符家川镇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有从高阳、兰星、大岔、罗岔、秦岔等贫困村搬迁下来的群众170多户。农民从山区搬迁下来,种地太远而且不太方便,家门口务工又没有稳定的岗位,许多搬迁群众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帮助留守在家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赵世强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分析,决定在家乡创办扶贫车间,做箱包代加工业务,订单主要来自义乌。
“箱包代加工这种业务都是订单生产,产品不愁销路。”赵世强说,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熟练的缝纫技工比较短缺。他花重金聘请了一名有着15年箱包生产技术经验的技师,对群众进行手把手培训。据了解,培训一名熟练的缝纫技工大概需要半年时间,即便是达到基本掌握缝纫技能也得3个月时间。
截至目前,雷鸣制造扶贫车间已培训当地群众近百人,带动稳定就业27人,其中贫困户13人,聋哑残疾人1人,并培养专业机修人员1名,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扶贫车间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实现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符家川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华说。
现在,雷鸣制造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双肩包和旅行包,日生产量达100件,每月实现产值30万元。“待工人技术娴熟后,计划再上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逐步生产校服、医护服、环卫服以及公文包、床上用品等,以提高扶贫车间抗风险能力,也为更多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赵世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鲁庸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近日中央文明办提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