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 防微杜渐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
《少年的你》剧照
看电影,总是放松愉快的,但看《少年的你》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却愉快不起来,很压抑。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校园里的种种欺凌:肆意的嘲笑、围堵在厕所里殴打、用排球疯狂砸、故意推下楼梯、拳打脚踢,甚至拍裸照、录视频、网络上曝光个人隐私……
中学生陈念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她一心想考取北京的大学。陈念的好朋友胡小蝶,因长期受到同学的欺凌而跳楼自杀。胡小蝶自杀后,渐渐地,陈念成了一些同学欺负的对象,由于母亲是老赖,影响不好,自卑无助的她任由同学欺凌……
电影故事情节曲折,演员的表演很传神,镜头画面清新,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呈现,直诛人心。
中小学校园,总有欺凌,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实实在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少年的你》上映后,校园欺凌这一话题被真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给一年级的一个班上“道德与法治”课,去年11月的一天看的《少年的你》,次日的课堂我花了些时间,与小朋友说这样的话题:班上有同学欺负你吗?
“老师,我的同桌欺负我。”一个女孩没举手就发言。“怎么欺负的,你说让老师和同学们听听。”“他摸我的脸,他说要摸一百下呢!”“哈哈。”同学们大笑。她的同桌是一个胖乎乎、皮肤白净、浓眉大眼、衣着整洁的男孩。我问他,你摸过同桌的脸吗?小男孩盯着我的眼睛,不吭声。男孩后边的几位小朋友发言了,“他摸过某某的脸,我看见过。”“老师,前面你在黑板上写字,他就摸过几次。”我问女孩,是这样吗?女孩说是。我问男孩为什么要摸同桌的脸,他说摸脸很好玩。我又问女孩,同桌摸你的脸,为什么不报告老师呢?“他说了,报告老师下课就踩我的脚。”“喔,是这样。”我让小朋友们坐端正,注意力集中,看着我,听我讲为什么不能摸同学的脸:摸同学的脸,这是不尊重同学,是欺负同学,这样做很不好;摸同学的脸,影响自己学习,也干扰同学学习,这样的孩子老师不喜欢,同学讨厌,多不好啊。我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男孩的课桌前,特别告诉男孩,以后再也不能摸同桌的脸,其他同学的也不能摸。男孩点了点头。我也告诉女孩,以后同桌再摸你的脸就报告老师,由老师来管他。
“同桌抢了我的橡皮。”又一个女孩发言。“他也抢了我的橡皮。”前桌的女孩说。“还抢了我的,橡皮就在他的铅笔盒里。”后一桌的女孩也发言了。三个女孩所说的男孩,课堂好动,衣袖和手脏兮兮的,眼前的课本皱皱巴巴,大概家长忙于生计,用于孩子的精力少了一点。我问他拿同学的橡皮了吗,他不吭声,又问一遍,他说拿了。为什么拿?同学的好看。我让他打开文具盒,里面有四块橡皮,旧一点的是他自己的,新的三块是三个女孩的。我问男孩,这些橡皮怎么办,留在文具盒自己用,还是让同学拿走。“拿走。”我让四个孩子走上讲台,来了个“归还”仪式,让男孩把橡皮递到三个女孩的手中,向每个女孩说一声对不起,有个女孩不简单,说了句“没关系!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抢同学的橡皮了。”……你看,就连人之初的小朋友之间也有小“欺凌”。
翌日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从这个班的教室门口走过,正好遇到几个女孩在楼道玩,“道德与法治老师(尽管开学第一课告诉过我的姓名,学生却喜欢这样称呼,也许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给他们安全感),某某还摸我的脸。”我让几个女孩找来那个男孩,问他怎么还摸同学的脸,男孩说是不小心摸了几下。我严肃地对男孩说,再不听老师的话,把你领到校长那儿,让校长去批评。
又是一节课,我问女孩同桌还摸你的脸吗,女孩说没有。抢橡皮的事也没有再发生过。“摸脸”和“抢橡皮”让我有了这样的决定,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末尾抽出三两分钟,问问班上有没有欺负同学的事,如果有,就在课堂处理,讲评。
低年级学生的欺凌老师能制止,但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七八年级,校园欺凌就没有这么容易解决。有的给同学起恶意绰号、侮辱同学;有的在女生的文具盒里偷偷地放上一只毛毛虫,等课堂上的惊叫;有的逼着同学为他写作业,不写就骂,撕同学的本子;有的让同学抄袭他的作业,抄完了,“名正言顺”地收一两块钱的“知识产权费”;有的伸手向同学要钱,不给钱就恐吓,甚至是结伙殴打;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收“保护费”……
过去学生实在不听话,在学校捣乱,老师可做适度惩戒,加以制止,家长也没什么意见;现在不行,一个班总有几个家长,把校闹作为展现强势的形式之一。有的家长不来学校,直接去教育局闹腾。谁爱惹麻烦事?老师越来越像“老好人”了,对校园里捣乱的学生,哪怕是罚站几分钟,也很少这样去做,因为站出“病”来,你要负责。一些农村中学,对校园欺凌者不敢给处分,如果处分,学生心理素质差,因此出了意外,学校要负责;老师没办法,找派出所配合教育,派出所的民警也没辙,都不到法律规定的追责年龄,没法管,只能靠学校说服教育。可是个别调皮的孩子,老师的话左耳进,右耳出,根本听不进去,成了害群之马,搞得校园里乱糟糟的。
电影《少年的你》里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夸张,从一些新闻报道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甚至是更残酷的事件。校园欺凌带给人的伤痛是一辈子的,许多人因为年少时被欺凌,心里一直有着阴影。校园欺凌,施暴者都是未成年,受害者也是未成年,未成年不是犯罪的借口,每一个人都第一次生而为人,那为何要受他人欺负。
杜绝校园欺凌,要靠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引导,要靠学校平时的教育和在遇到此类事件时正确的处理,也要靠法律制度的健全。作为每周两节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要把治理校园欺凌,作为教学的主题之一,这门课程的老师,有针对性地选一些身边的事例,定期在课堂讲评,平时在校园多观察、走访、调查,如果有欺凌现象,哪怕是很小的苗头,就拿它当教学内容,拿它讲个人道德与社会法治,与班主任及学校配合治理,防微杜渐,这样,校园欺凌的现象就会少一些。
□张建祖
新闻推荐
保护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的关键在于“强制性”,全面落实这一“强制性”,有利于强化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与侵害未成年人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