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剧院2.0版《晨钟》开排:故事更饱满 可看性更强了
“戏剧永远活在当下,活在剧场。今天的戏剧创作,如果不能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如果不能征服年轻人,就没有生命力。”在原创歌剧《晨钟》的排练现场,导演熊源伟如此说道。
上海歌剧院排练厅最近十分热闹,全新改版的《晨钟》剧组驻扎在此连着排练了好几天,5月27日下午记者探班时,剧组正在熊源伟带领下,排练第一幕第一场。
李大钊给妻子赵纫兰采了一捧丁香花,妻子问他要下个月生活开支,他却只拿出几个银元。陈独秀与蔡元培很惊讶,一问才知,李大钊的工资总因救济他人所剩无几。花季少女琴君被父强嫁高官为妾,意欲跳河,被北大青年宇剑救下。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劝导琴君,以死拒绝明天是逃避,鼓励她以新生迎接明天……全剧10个人物,已有7个人物在第一场登场,开场便有很强的戏剧冲突。
2018年11月,《晨钟》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上海歌剧院便做好了多方采纳、精心打磨的准备。2019年8月,剧院正式向多次荣获文华奖、曹禺戏剧奖的熊源伟发出了打磨邀请。
接到邀请后不久,熊源伟便要来了《晨钟》首演的视频反复观摩,并仔细研究了专家们的意见,最后发现,原来的《晨钟》戏剧性不够、歌剧性不够、情感表达也太过单一,都是激昂的戏。
在保留原有故事框架的基础上,新版《晨钟》首先对整个剧本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剧目从原来的两幕调整为三幕,以“寻道、行道、殉道”贯穿全剧,重点突出了李大钊在革命之路上为共产主义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展现了革命先驱者们的求索路途之艰难。
“故事更饱满了,节奏起伏更大了,可看性更强了。”熊源伟介绍,主创团队将原本趋于“政论体”的剧本向故事性方向调整,让原本“清唱剧”式的音乐更富于戏剧性,《晨钟》的气质也跟着变了。
编剧姚远在剧本中增加了李大钊个人情感和家庭线的内容,剧中充满了豪情,也处处是柔情,人物更立体也更丰满了。
音乐方面,作曲许舒亚也作了一些调整。比如,李大钊慷慨就义时,大家总觉得他唱得不过瘾,许舒亚便重写了一个咏叹调,扎扎实实、酣畅淋漓,演员面临的技巧和难度也更高了。
“这是歌剧的需要,也是人物塑造的需要。歌剧走到最后,最主要的人物在牺牲之前,需要这样一段酣畅淋漓的唱段,才不遗憾。”熊源伟说。
舞美方面也有变化,舞台设计王欢保持了原版恢宏大气的主基调,考虑到歌剧舞台特需的反声功能,尽量让舞台丰富而不繁杂,既让演员的舞台表演有所借力,又不会喧宾夺主。
舞台效果图
5月25日,在熊源伟的带领下,新版《晨钟》正式进入排练。为了保证疫情期间的安全,上海歌剧院几乎将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了。
探班期间,记者发现,剧组按声部、按角色,将演员们分散到好几个房间分组排练,避免了人群大规模聚集。
排练场上,熊源伟不断向主演们分享他所了解的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琴君、宇剑,不断引导主演们揣摩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内心活动。
同时,他也向剧院特别推荐了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莎,为演员们指导手眼、身段、步伐,角色之间的对戏流畅自然了许多。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在一场影响到全球的疫情之下,与如此庞大的艺术团队排演歌剧。活到这把年纪,我竟然还会有人生新体验,也是很不错的。”
熊源伟笑说,“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大场面的群戏尽量延后开排,先安排主要角色的戏剧排练,最后再组装合排。短短几天的合作,我已经感觉到了大家复工复排的劲头。”
合作三天,熊源伟便喜欢上了这批年轻的演员,“我发现他们很努力,说什么都能迅速消化,回去还会做功课,比如扮演李大钊妻子的贾雯璇,昨天刚提了一点意见,一晚上做功课后她的气质就变了。剧院要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一百年前,李大钊等先烈们敲响了晨钟,我们要把晨钟敲得更响。”熊源伟说,剧目一开始,李大钊28岁,牺牲时才36岁,背后始终有坚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这部戏感人的地方正是信仰。我希望给年轻人带来一些触动,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敬畏感,有了虔诚感。”
上海歌剧院期待,“七·一”建党99周年庆贺之日,2.0版《晨钟》能与上海观众见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高空坠物民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近三成直接导致了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最高法相关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