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奶粉接连作恶,监管怎能不痛不痒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郴州接连两次爆出固体饮料被作为奶粉出售的事件,不得不让人怀疑,当地的监管部门是否真的把婴幼儿奶粉安全放在心上?
□本报评论员朱文龙
在湖南郴州永兴县,最近多名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这些患儿被医院确诊为“佝偻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实际上,这款“倍氨敏”只是一种固体饮料,并不具有特医奶粉的作用。目前当地已经成立调查专班,对此事立案调查。
在食品安全不容危害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郴州竟然出现了假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着实让人感到气愤。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将这起事件中每一环的责任一一厘清,并以“零容忍”的态度追查到底,给受害儿童及其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另一方面鉴于此事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还要查明,将固体饮料作为奶粉出售,是否仅仅存在于郴州一地,还有多少孩子受到伤害?唯有如此,才能平复公众的焦虑与质疑。
根据报道,部分家长之所以将固体饮料当作特医奶粉给孩子食用,是受到了母婴店销售人员的误导。事实上,同样在郴州,去年年底也发生过固体饮料被充当奶粉卖给家长的现象。与这次事件不同的是,去年的“假奶粉”直接出自当地医院开具的处方。而被医生“指定”的名为特医奶粉实为固体饮料的生产厂家,根本不具备生产配方奶粉的资质。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郴州接连两次爆出固体饮料被作为奶粉出售的事件,不得不让人怀疑,当地的监管部门是否真的把婴幼儿奶粉安全放在心上?
至少,从去年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监管部门的表现并不令人放心。虽然涉事医院有六人受到了处分,但大多是受到了书面检查、批评教育等内部处理,看起来“不痛不痒”。在对受害儿童的赔偿方面,监管部门的处理也让人无法满意——今年3月底,有十几位家长在网上发表“联名信”,要求当地组织专家对小孩身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查并敦促相关方面履行后续的治疗赔偿责任。
监管的缺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鱼目混珠”的机会,处罚的无力助长了不法分子赚“黑心钱”的气焰。从这个角度来说,治理“特医奶粉”市场乱象,还需监管长出“牙齿”。固体饮料被当作奶粉出售,甚至被医生推荐,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管上要对销售乱象提高警惕,不留监控死角,增强打击力度。此外,要加强对奶粉市场的常态化监管,不能坐等问题爆发再监管,接到举报再行动。
目前永兴方面表示,已经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婴幼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希望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及专项行动能成为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的长鸣钟,让各行各业都记住,谁敢对孩子下“黑手”,谁将尝到监管的“锋利”。
新闻推荐
本文图均为?央视新闻客户端图5月13日,重庆万州长江二桥经过防护加固施工后恢复正常通行。整修过后的万州长江二桥防撞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