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预防“夺命保姆” 除了摄像头还能靠什么?

澎湃新闻 2020-05-13 14:09 大字

67岁保姆闷死83岁老太一事,持续引发关注。5月12日下午,江苏溧阳警方通报称,5月2日晚,保姆虞某用衣蒙住83岁老人陈某头部,坐在胸口上,致老人死亡。目前保姆已被刑拘,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与老人女儿相熟10多年的住家保姆,居然在照顾老人8天后,成了“夺命者”。这不仅让受害者家属难以接受,也让公众觉得骇然听闻。保姆的真实动机,目前仍是一个疑问号。但它触及了社会的底线,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毕竟,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

“保姆夺命”是极端现象,但在家政护理行业,它又不能被简单当作个案来看待。 

2017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更早的2016年,广东审理的一起“毒保姆”杀老人案中,公安机关最终查明,除在最新案件之外,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嫌疑人利用做保姆的便利,以下毒等方式杀害另外9位老人,其中2起未遂……此次案件中,保姆虞某在老太死亡后,淡定帮家属处理后事,并表示“我送走了很多人”,也让不少网友细思极恐。 

当然,不能因为类似极端事件,就妖魔化家政行业及其从业者。但此类恶行的上演,却残酷地揭露出保姆这种“贴身服务”行业可能蕴藏的真实风险。 

事实上,不管是照顾老人还是孩子,对护理人员都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要求。而在特定环境下,诸多原因导致的心态失衡,很容易令人作出常人难以理解的极端举动。加之,这类行业中,照料方和被照料方,往往存在鲜明的强弱反差,更容易助长人性“恶”的一面。 

因此,近年来有关家政护理行业立法的呼声不少。比如,是否要对从业者有特殊的个人信息和背景筛查?是否必须有精神和心理检测?这些确实需要明确。社会也需要打破长期以来对“保姆”的偏见——它不意味着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干,熟人也不等于安全。 

不过,家政行业的规范,并没那么简单。在一个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但对应的服务需求又日渐增大的行业中,如何满足社会对靠谱的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是仅靠一部行业性法规就能完全解决的。

这类事件在带给家政行业“触动”之外,也应该让社会对虐老伤老现象有足够关注。根据世卫组织此前一项针对28个国家的研究调查结果,有接近16%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遭受心理虐待、经济虐待、被忽视、身体虐待或性虐待。这或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高。 

在一个家庭规模愈来愈小,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萎缩,且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的社会中,相当一部分老人的晚年生活状况,与以保姆为代表的第三方看护服务质量的高低的关系,将变得愈发紧密。

耐人寻味的是,这起事件中,如果没有摄像头的存在,保姆的“毒手”可能就不会败露。有律师也建议,请保姆的家属有必要在老人房间安装监控设备。这当然很对。只是,摄像头本身就是“不信任”的产物,它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多、预防更多,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失去”更多,而照料服务中重要的信任与情感付出,恰恰是无法被“记录”的。

摄像头可以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全吗?这依然是疑问,但目前我们似乎别无选择。(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张家口一吸毒女子诬告民警强奸 已被批准逮捕

人民日报客户端5月13日消息,记者从河北张家口市公安部门获悉,当地近日查获一起吸毒女子诬告民警强奸的案件,目前犯罪嫌疑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