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劳动最光荣 职业病防护须先行

绵阳日报 2020-05-06 08:01 大字

常见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由于行业的多样性,从事不同工作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也不一样。一般按因素性质分为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以及工效学和心理紧张因素,按其来源分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劳动过程及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和生物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包括:(1)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锰、砷等;(2)有机溶剂,如苯及苯系物、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等;(3)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4)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联苯胺等;(6)高分子化合物,如氯乙烯、氯丁二烯、丙烯晴、二异氰酸甲苯酯及含氟塑料等;(7)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以及混合性粉尘三类。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均可产生生产性粉尘,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疾病。

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强热辐射、高气流;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β粒子、γ射线等。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如屠宰、皮毛加工等作业,可接触到炭疽杆菌、布鲁氏菌等;病毒,如森林作业,可能因带森林脑炎病毒的蜱的叮咬而感染森林脑炎;医疗卫生作业,可能因感染艾滋病毒而引起职业性艾滋病等;其他,如森林作业,可能因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蜱的叮咬而感染莱姆病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常见于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等,可导致劳动者精神(心理)过度紧张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发音器官过度紧张等,劳动工具设计不科学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可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如机动车驾驶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常见的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冬季低温及井下高温高湿环境等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有害工序、工种和无害工序、工种安排在同一车间;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等;由不合理生产过程、工作场所缺乏卫生防护设施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如产生粉尘、有毒物质的车间或岗位未设置除尘、排毒设施等。

在实际生产场所和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市疾控中心供稿)

全方位全周期保护劳动健康

怎样才能应对职业病危害对广大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呢?根据国内外研究,在工作场所开展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良好实践,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和“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要求,全方位全周期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企业经济及企业生产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

首先是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整洁卫生、绿色环保、舒适优美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的物质和违章操作,尽可能减少粉尘、有毒有害、噪声等危害因素对劳动者产生的有害影响。

其次是劳动者,应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和传播职业健康文化和理念,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公职人员、教师、医生以及国有企业职工等从业人员有责任率先树立健康形象,鼓励劳动者人人争做健康达人。

一、树立健康意识,了解、掌握与职业健康相关的各项制度、标准,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二、树立法律意识,懂法、知法。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罹患职业病,及时诊断、治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学习掌握常见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方法,掌握急救知识。一旦发生事故,能够正确应对,正确逃生、自救和互救。

四、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可能引起相关职业病。要注意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五、文字工作者及需要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的群体,容易导致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应注意通过锻炼和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在伏案工作时,应注意保持姿态良好,坐时保持上身挺直;调整椅子的高低,使双脚刚好合适地平踩在地面上;使用电脑时,电脑的仰角要与使用者的视线相对,不会过分低头或抬头;经常在电脑或其他有辐射荧屏前工作的人,每隔1~2小时应有意识地离开荧屏一段时间,向远处眺望,注意做眼保健操,预防干眼症。要合理休息,建议每工作1~1.5小时左右时就活动腰部和颈部。下班后尽量不要长时间地坐立,合理调配作息时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如游泳、健身、篮球、羽毛球、慢跑、快走。

六、教师要注意常备润喉片,用嗓后宜饮热茶,预防咽喉炎。站立时两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静脉曲张。

七、驾驶员等职业群体容易患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应合理安排行程,做到间隔4~5小时用餐一次,定时定量。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将驾驶座位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确保腰椎受力适度,并注意减少震动。一般每隔2小时休息15到30分钟。

新闻推荐

应急演练进社区 防灾减灾人人知

本报讯(通讯员郭婷)为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安全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提高辖区居民消防安全水平,强化应急预案实操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