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家庭:起伏的冲突与和解
原创 新潮 新潮
所谓父母子女,血脉联结,距离却是常态。疫情之下,渐行渐远的子女重新回归了家庭,这场团聚比以往更漫长,漫长到可以容纳下更多的家庭琐事,其中有或新或旧的冲突,也有不曾预料的和解。
家庭矛盾:新旧交叠
01
应寒星自父母离异后便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女的关系像一湖潭水,时而平平静静,时而波纹泛起,而应寒星的抑郁症就是掷向水面的一粒石子。
应寒星很少回家,只有寒暑假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每次回家,应寒星都习惯于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整天看手机,但心里很不安什么也看不进去。昼夜颠倒,不敢睡觉,严重失眠,睡着后每场梦都有梦魇。”
母亲知道女儿的抑郁症,她很想开导女儿,却又时常不知所措。她也不能完全理解女儿的情绪,在她眼里,女儿日夜颠倒的作息是一种不自律。“我妈妈只要求我能好好毕业工作养家,但是在这样的期盼下她对我的生活也有很高的要求,不希望我晚起,要求我一日三餐准点,讨厌我晚睡。”
去年寒假,应寒星的抑郁情绪爆发,饮食也开始变得不规律。母亲无法忍受女儿中午不吃饭,女儿又陷在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控。这场对峙的结果是,应寒星收拾行李提前回了学校。
今年,在家的应寒星一如既往。刚从学校回家,应寒星整天躺在床上,避开和母亲见面的时间,母女俩基本没有互动。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周多。
对于洛天添来说,家人之间的矛盾同样并不陌生,摩擦最多的是她和父亲。洛天添觉得父亲总是自诩社会经验丰富,不爱听取她的意见。这种不满潜伏在生活各处,小到不让女儿出远门,大到不理解女儿对未来的规划。
因为疫情在家的日子,父女的矛盾不减反增。洛天添家住江苏徐州,这是江苏省确诊人数第三的城市,村民之间经常传些隔壁村又有人感染的谣言,父亲总是听信。对网络上泛起的阴谋论,父亲也同样深信不疑。洛天添不相信各种谣言,她向父亲澄清谣言,父亲却每每不能理解。
“还有就是我爸特别唠叨。”
疫情期间不方便外出,洛天添在网上购买了很多物品。每次取完快递回家,父亲便凑身过来询问“买的什么快递”“怎么买这么多快递”。洛天添去同学家,父亲会小声指责她“不在家好好考研复习”。一旦回家晚了,安全问题又被父亲反复挂在嘴边。
父亲无休止的唠叨,让洛天添时常感觉独立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这是她所困扰的一大问题。
家人印象:外冷内热
02
在曾可心的印象中,父亲一直不善言辞,态度冷漠。
父亲在曾可心小时候便在外打工,两人的交流并不多。上大学以后,曾可心越发地不喜欢和家人联系,上学期父亲接她回家的时候,她完全没有认出父亲的背影。“当时看到一个快秃顶的男人,觉得肯定不是我爸爸,后来才发现就是我爸爸。半年没见,他的头发稀疏了好多,差点认不出。”
受疫情影响,开学变得遥遥无期,父亲的单位也推迟了复工时间。父女俩在家相处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已是曾可心记忆里与父亲共处最久的一次。
“每天在家,我最期待的就是吃饭的时候,因为我和爸爸,还有弟弟会一起聊天,一起看电视。” 半年前,曾可心因为父母离婚的事情和父亲发生了巨大的争执,删除了全家人的联系方式。半年的时间,矛盾慢慢地被时间碾平。当下,一家人在餐桌前谈笑风生,成为了曾可心格外珍惜的时光。
过去总爱沉默的父亲,在这个假期也慢慢改变。吃饭的时候,他常常和曾可心一起调侃弟弟在家学习不自觉,或是一起谈论当下的疫情。对于餐桌上不经意聊起的社会新闻,父亲吃完饭还会特意在手机上搜出来给女儿看。
父亲在家的时候对姐弟俩很是体贴,各种家务也打理得很细致。每天切水果,煮孩子们爱吃的菜,从天猫淘宝各处看是否有零食存货。在生活上,曾可心一直以为爸爸应该比自己更懒散,更不会照顾别人。
尽管单位已经复工,每逢周末,父亲还是会从外地回来在家住两天。因为曾可心和弟弟平时都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两人也懒得跑到储物室里拿牛奶喝,所以父亲每周一离家前,都会从储物室里拿出牛奶,整整齐齐地摆在客厅的餐桌上,提醒姐弟俩每天喝一盒牛奶。
(父亲摆在桌上的牛奶)
每个周五晚上,父亲都会带一大包的零食回家。“因为太久没有生活在一起了,爸爸买的零食都是我不爱吃的。但是其中一些我发现是我小时候喜欢吃的,有些零食还带着满满的年代感。因为太久没有长时间住在一起,爸爸可能记住的是我小时候的口味。”曾可心在调侃的同时渐渐发现,父亲尽管不爱在家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但还是默默地努力经营着家庭的生活。
(父亲带回来的零食)
家庭氛围:苦中作乐
03
Gigi最大的感触是疫情期间,家人的生活节奏都变慢了。爷爷奶奶退休了,在家每天会做一些家务,或者看看电视,疫情形势转好后,爷爷奶奶也会出去散散步,母亲也是相似的作息。父亲喜欢花草,所以这次假期新买了很多品种的种子,常在花园侍弄花草。而Gigi自己主要是忙着课程和实习的事情,偶尔也会放松一下。
尽管疫情的触角疯狂蔓延,屋檐下一家人还是需要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
Gigi表示,上大学后和家人的沟通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有一些矛盾,自己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想法和家长不太一样。这次长期在家,Gigi和父母沟通了很多,分享了朋友以及自己学习和实习上的种种事情。“我也有意识地和他们更多地展现我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对我多了很多了解,感觉和爸妈更亲密了。”
长时间的在家生活也给应寒星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和解。应寒星的抑郁症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救赎,但母女经历了长期的争吵,妈妈慢慢对女儿的不规律作息变得释怀。
漫长的家庭生活对于应寒星来说,是一次喘息的机会。缓慢的生活节奏、减小的学习压力、充裕的空闲时间,这些都给了应寒星自我调节的空间。大部分的时间里,应寒星会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小说、电影、摄影,而过去给她带来巨大压力的考研被暂时性地搁置下来,等待情绪稳定再重新拾起。
应寒星的母亲喜欢看短视频。在家的这段时间,她常常跟着短视频的指导学习烹饪。母亲特地买了烤箱,学做了蛋糕、蛋挞、面包等等。兴致高的时候,当食物做到一半时,母亲就会喊应寒星出来品尝。应寒星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做,厨房升腾的热气是少有的画面。之前,母女一起做饭是非常罕见的一幕,两人以往总是点外卖或者外出吃饭,不常下厨。冉冉的生活气息驱散着疫情下的紧张氛围。
疫情期间在家,应寒星的母亲也常常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点滴日常,或是自己制作的美食佳肴,或是外出路经的一簇花朵,又或是女儿的生活照片。“我妈妈是个乐观开朗单纯的人,她并不像我以为得那样悲观痛苦。”
(应寒星母亲的朋友圈)
其实母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长期相处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应寒星和母亲还是像往常一样不时争吵,有时因为做炸鸡加不加面包糠这种问题,两人也会互相争辩。但也因为长期在家生活,家人有了更多互相沟通与解释的空间,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不再通过回避去找到暂时的出口。
冲突依旧接踵而来,和解也总是悄然而至。但应寒星清楚地明白,“我妈妈更多时候对我很温柔,很爱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疏解我的压力。”
或许冲突无需细究长论,和解也并非遥不可及,它们生长在家庭的各处,此起彼伏,构成家庭本真的模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称均为化名。文章插图由受访者提供,封面图源网络)
采写|黄雨婕 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
美编|黄雨婕 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
责编|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4月25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4月20日上午,华容县操军镇东港村居民汤某到操军派出所报警求助:其女儿李某(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