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共享单车硝烟又起?它已成为资本的无限游戏
记者 | 柯晓斌
编辑 | 文姝琪
硝烟过后,一地鸡毛的共享单车再次发出了融资消息。
日前,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完成由君联资本领投的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桔单车数次融资当中,背后都有滴滴的身影。毫无疑问,共享单车已成为其业务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和ofo的关系陷入死局之后,滴滴亲自下场推出青桔单车,并成立了二轮事业部,加码布局。
在经历惨烈厮杀之后,曾经的共享单车双寡头摩拜与ofo都没能笑到最后,卖身美团后的摩拜被美团消化成为美团单车,摩拜单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债务缠身的ofo转变成返利网,摇摇欲坠。
如今,共享单车已变成哈罗单车、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各自为营的局面,被靠着阿里、滴滴、腾讯三大资方,合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共享单车需要不断更迭车辆,又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所背靠的资方对共享单车又有着不同的诉求,这也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局将难再产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纯粹地共享单车生意在美团首次披露摩拜运营数据时已走向了终点。这门曾备受资本青睐并不断狩猎的分时租赁生意,现已成为其背后所依赖的集团之间的竞争游戏。
只是如今,竞争致胜的关键也不再是纯粹的运营数据,而是执棋者为了各自的战略所愿承受的最大成本。
分野严格意义上来说,共享单车是没有进入下半场的。
在2017年共享单车巅峰时刻,它快速被资本席卷并裹挟,大量资金涌入这个赛道,随之而来的是,走在前台的戴威、胡玮炜被打造成明星创业者,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当时这两个激战正酣的头部玩家,也从公关、业务等不同维度讲着各自的故事,用闪电般地速度铺车夺城掠地,通过价格战、单车数量去扩大规模,以期“干掉”对手。
这是属于共享单车的上半场,玩家们渴望通过规模去证明共享单车底层的商业模型是成立的,能够实现正向现金流。但故事并没有朝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进入2018年之后,共享单车挪用押金、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不绝于耳,同时,他们的融资频次也已降低很多,资本抢着“输血”的现象不复存在。
2018年4月4日,摩拜单车作价27亿美元卖给美团。在股东大会上摩拜CEO王晓峰感叹,“好多股东也纠结问我意见,坦率说如果公司独立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机会,也有挑战,但是我没办法,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卖身之前,在资本的助推下,摩拜和ofo这两个激战的玩家不计前嫌地走到谈判桌,尝试通过合并终结不健康的价格战,但因涉及到滴滴、腾讯两大集团,“合并局”最终破产。
共享单车背后的资本第一次被推到前台。
2018年9月,美团招股书首次披露了摩拜单车的运营数据:截至2018年4月30日,摩拜的单车活跃用户为4810万名,单车数量为710万辆,自美团收购摩拜以来,摩拜于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录入收入为1.28亿元,净亏损为4.07亿元。
从数据来看,这种“悲壮”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地成全,并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摩拜单车成为美团的包袱,此时的ofo资金链已出现断裂,并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融资,同时寻求其他变现方式去缓解压力,双寡头的落寞成为共享单车故事的分野。
相较于高企地运营成本,单纯依靠用户的租赁费用很难实现盈利,“摩拜们”还来不及进行业务的延伸与拓展,就难以维继。
随后,共享单车成为更大集团的棋子,通过共享单车,其背后的集团能够对与之相关的核心业务进行补充,“场景衔接”是共享单车的价值所在,只是,此时共享单车的控制权从“胡玮炜”们交由到了“美团们”,共享单车迎来了不属于他们的下半场。
变局这是一个无限游戏。
和其他商业模型不一样,共享单车本质上提供的是无差别服务,且用户体验不会因规模越大而越变得越好。
同时,又因为共享单车生命周期大概在三年左右,每一个大周期来临时,都需投入大量的资,大面积地置换原有的已折损的单车。这也无限拉长了共享单车的竞争时间。
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因不具备双边效应,这个赛道很难实现赢者通吃,长期的竞争取决于运营效率和能力。
这意味着,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随时存在变量,能够与之佐证的是,原来的双寡头并没有取得最终理想的结局。后入局者青桔单车和哈啰单车成为了现在还在牌桌上的玩家。
2016年11月,哈啰单车在宁波首次上线,相较于摩拜、ofo的数次巨额融资,在生死线挣扎的哈啰单车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在双寡头鏖战的夹缝中生存下来,最后通过蚂蚁金服的重仓,实现了逆袭。
同时,2017年11月份,滴滴和ofo矛盾公开化,随后行至死局,3个月后,滴滴转头接管了小蓝单车并下场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通过置换小蓝扩大青桔单车的投放,2018年1月,青桔单车才正式上线运营。
2019年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内部信中宣布,摩拜单车CEO刘禹离开摩拜,摩拜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王慧文兼任单车事业部总经理,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之后,摩拜单车也被刷成了黄色。这意味着,原来的摩拜单车品牌会逐渐被替代,直至消失。
共享单车迎来新的格局。依靠资本,在原来的双寡头退去之后,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单车成为新“三巨头”,这证明了共享单车本质上是资本的游戏。
如今,这三个玩家都已经在试图讲述更大的故事。
背靠滴滴的青桔单车,成为滴滴二轮事业中的重要一环,衔接网约车业务的同时,还可以对美团和哈啰出行的进击进行战略防御;美团单车和美团打车的协作可连接美团的到店业务;而哈啰出行也从通过共享单车,将触角延伸至网约车,成为在出行领域尚没有王牌在手的阿里系的一张牌。
滴滴、阿里、美团对共享单车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野望和摩拜、ofo合并局破产一样,现在共享单车的走向也取决于其背后集团愿意为之所承受的最大代价。
在摩拜、ofo合并破产之后,2018年,市场上关于滴滴收购ofo的消息不断,时至今日,曾走上谈判桌的两个玩家没能达成交易,滴滴也找到了ofo的替代品青桔单车,ofo亦脱离了原来的分时租赁业务,做起流量贩卖的生意。
此前,接近滴滴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收不收ofo取决于通过二轮业务切入四轮业务的可行性有多大,会不会给滴滴的主营业务造成威胁。但其他玩家通过“高频带低频”的逻辑并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当时ofo已是不良资产,所以没有收的必要。“为了防御和滴滴同一量级的玩家美团,从战略上,滴滴必须拥有共享单车。”上述人士称。
2018年,滴滴发展外卖,美团加码打车业务,互相攻击对方的主营业务,也证实了上述人士的观点。
2019年年中,滴滴决定将出行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海棠湾”)、电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黑马”)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内部代号为“海马”),加码布局二轮。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共享单车业务对滴滴而言,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疫情对高度依赖线下的网约车业务冲击较大,运营数据出现大幅度滑坡,而这也是对的的主营业务。近日,据《财经》报道,滴滴出行在内部信中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内部命名为“0188”,其中便提到了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此时,相较于网约车,更加高频的两轮(包括电单车)要承担滴滴的增长需求,完成其目标。
而美团也有着的自己的考量。从美团所披露的数据来看,较长段时间,美团单车都是持续亏损状态,但依然没有放弃。接近美团人士分析,通过美团单车这种颗粒度更小,更为密集的产品,美团可扩大其平台商家们的覆盖半径,间接增加美团的收入。同时,通过和美团品牌颜色的统一,能增加用户对美团品牌的辨识度。
对于牌桌上的另一方哈啰出行而言,它正在努力完成阿里系所给予的野望——通过和高德的双线作战,实现“阿里系”在出行领域上的拼图。
而今,哈啰单车已进化成为哈啰出行,演变成集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助力车、网约车为一体的出行平台,并尝试通过对“共享换电”的布局,织起一张网,构建更为丰富的二轮生态。但其发展得也并不顺利,进入2020年后,其不断的进行人员优化,共享换电则是重灾区。
李开逐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按原计划,今年共享单车业务肯定能够实现盈利,受疫情影响,目前有挑战,但可以实现整体的盈亏平衡。
对“阿里系”而言,通过哈啰出行蚕食滴滴部分市场的意图已然达到,但能不能完成其厚望,还需交由给时间。
只是不论如何,这场曾被资方扬言“三个月结束战争”的市场,在三年之后战争依然没能结束,演变成了一场无限竞争。不过,这种竞争已与共享单车自身的运营状况无关,不论亏损还是盈利,都是其身后集团们的战略重地,不可缺失。
就像胡玮炜离场时所言,资本给予你的,一定是要还的。场景补充、战略攻防也是偿还的方式之一,这是共享单车如今的结局和未来的命运。
新闻推荐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暗网交易的信息非常非常多。金融相关信息可以占到7成以上。”通过连日多方采访,记者试图还原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