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照顾患唐氏综合征弟弟43年 哥哥:“我不在了,儿子替我继续照顾他!”

达州晚报 2020-03-31 10:06 大字

“今天太阳大,我们下去转转。”趁着难得的好天气,54岁的张润昌牵着45岁的弟弟张恒昌出了门。由于弟弟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无法自理,张润昌从11岁开始,便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至今已有43年。

张润昌说,“哪怕我不在了,儿子也要替我继续照顾他。”

成家首要条件是“接受弟弟”

早上6时许,家住南城汉兴街安置小区的张润昌轻手轻脚地起了床,生怕打扰熟睡中的弟弟。他到厨房煮了锅面条,还特意下了几个肉末团子。等到面条快要出锅,他才回房叫醒弟弟。看着弟弟吃下一大碗肉丸面,他心里觉得很踏实,“顿顿吃肉免疫力才跟得上。”

“我弟弟一直不会讲话,只会‘咿咿呀呀’,7岁才能走路,还走不稳。”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弟弟患有唐氏综合征且智力残疾,属于一级残疾人。

“记事起我就给弟弟洗澡。”由于父亲左腿残疾行动不便,母亲要起早贪黑种菜养家,从11岁开始张润昌便负责照顾父亲和弟弟。每天早上,他要给弟弟穿衣、做饭、喂饭,把一切安排妥当才去上学。在他心中,照顾弟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6年,母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始终放心不下小儿子。20岁的张润昌在母亲床前承诺,一定会一直照顾好弟弟。“姐姐出嫁了,我来照顾弟弟最合适。”

后来有人给张润昌说媒,他的首要条件就是“接受弟弟”。被多次拒绝后,1988年,张润昌找到了生命中的缘分——妻子袁烈蓉。听到张润昌的条件,袁烈蓉不仅不反对,还感动于他的重情重义。同年,两人领取了结婚证。

无微不至照顾弟弟

“我从照顾他开始,就教他穿衣、洗脸、吃饭、上厕所。”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张润昌教了弟弟几十年。他对弟弟的照顾也堪称无微不至,兄弟俩一直同吃同住共同生活。

“我弟弟20多岁的时候,牙齿就全部掉光了。”张润昌说,每次给弟弟做饭时,他必须煮得很软,肉也要磨成肉末。在张润昌的照顾下,弟弟被养得白白胖胖,不到1.7米的个子,体重有140余斤。

“我洗澡的时候,就给他洗一回;我剃头的时候,就给他剃头。”说话间张润昌摘下帽子,向记者展示他跟弟弟的“同款”寸头。

2019年3月,张恒昌因白内障住院。期间,张润昌每天守在弟弟身边,帮弟弟翻身擦身、洗脸洗脚、喂水喂饭。“有时候他喉咙里有痰,还要拿棉签把痰弄出来。”每天晚上,张润昌就在病床旁边的折叠凳上休息,生怕弟弟擦伤、碰伤。

“以前弟弟洗脚都不知道要脱袜子……”张润昌说,经过数十年的耐心教导,弟弟近年来已经能基本做到生活自理,“现在很厉害了,自己会穿衣服、洗脸、吃饭,但是必须有人盯着,没人看着他又什么都不会了。”

我不在了儿子替我照顾他

“老婆来我们家30年,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张润昌饱含深情地说,由于他要照顾弟弟,家中许多事都是妻子袁烈蓉操持,但这么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怨言,而且每件事都安排得相当合适。

在袁烈蓉眼中,当初之所以嫁给张润昌,就是看中了他的老实本分、心地善良、有责任有担当。这么多年下来,两人始终相敬如宾,有什么事都是商量着办。

张润昌一家多年挤在一处老旧的平房里,晴天屋顶透光,雨天屋内成河。直到2010年片区拆迁,他们一家才搬进了安置房,居住环境终于得以改善。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还为张恒昌办了低保,每月有400元补助,残联、政府还会时不时前来慰问,“现在的楼房住着真的很舒心,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曾经有人建议把弟弟送到社会养老机构,但张润昌没有同意。除了自己,他不放心别人来照顾弟弟,“只要他能好好的,让我干啥都行,因为他是我弟弟。”

“我和弟弟已经一起生活了40多年,只要我活一天,就会照顾他一天。而且我的儿女也很听话,经常帮忙一起照顾他。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儿子也会替我继续照顾他。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张润昌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田乙斯

新闻推荐

勇救落水少女、敢扶摔倒老人,辅警韦恒富 我的荣誉感来自警队 □本报记者 莫永娟 通讯员 莫崇贵

一身辅警制服,留着极短寸头,走路笔直挺拔,市公安局城区警务警察支队六大队辅警韦恒富的工作场地,从街头路面换成了戒毒所。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