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争”出来的好稿

大众日报 2020-03-29 09:38 大字

□ 王学文

小说世情

六年前,大郇援青三年。从青海回到家乡刚满三年,就又收拾行囊,奔赴更远的新疆。

我和大郇是1999年认识的,当时我刚大学毕业,是一名报社的驻站记者。到站第一件事,是跟随站长到每个县熟悉一下情况。有天中午我正在午睡,咚咚咚,忽然响起重重的敲门声。打开门,一步跨进一个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儿,毫不见外,满脸笑容,自报家门。

这是我和大郇第一次见面,至今忘不了。大郇当时在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对口接待记者。大郇比我大一岁,为人爽朗热情,又有才气,我俩很投脾气,很快就“摽”在一起写稿子。

记得那时每次到县里,大郇都逐条给我介绍新闻线索,我作选择后一起去采访。去年国庆假期期间,我们两家小聚,大郇对我的女儿谈起往事:“当年我用大金鹿自行车带着你爸爸去采访。”因为当时宣传部车辆紧张,一有好线索,大郇跨上他那辆骑着上下班的大金鹿自行车,我跳上后座,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就一阵风似的出发了,在路上还热烈讨论着线索……

采访回来我们一起写稿。对写作我们各有主见,又都是直性子,往往为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争起来,我声音大,他声音更大,他啪啪拍桌子,我咚咚拍桌子。记得有一次,当着当地电视台的一个同行,我们俩又争起来,看得人家一愣一愣的,以为我们真在吵架。然而正是这种“争”,让我们写出许多好稿子。有一篇《柳乡女儿新事多》,当时就有读者说“只看标题就觉得有看头”,就是这样“争”出来的。去年聚会时我们谈起这篇稿子,虽已是19年前的事,但我们还是那么激动、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仿佛回到了当年。

我还记得,2011年他写了一篇介绍创城的通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人民日报联系,没想到第二天稿子头版头条刊发了。那次他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早上转悠到一个公园,居然玩起过山车,过山车飞转呼啸,他大声尖叫。

如今大郇已到了天山下,春节都没回来。泰山祝福天山,泰山下的人思念天山下的人。

新闻推荐

张家峁公司 “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向师傅请教,积极进行技术攻关,力争成为多能型人才。”日前,在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薪火相传技艺精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