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是罪 开车就不行
先来看这样一则新闻:3月20日至22日,公安部交管局组织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集中开展周末夜查全国统一行动,3天共查处酒驾醉驾2.5万余起,其中醉驾2300余起。
相信读完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场疫情,真是把人憋坏了,现在情况好转了,饭馆子也开了,得把欠的酒补回来。想想也是,上月初,小马飞刀在报社值夜班,每天凌晨回家,那个时候,马路上是空空荡荡,鬼影子都没有。这几天又值夜班,还是每天凌晨回家,马路上能看到醉鬼了。和同事们开玩笑说,这大概也应该算到生活的烟火气里吧。
喝酒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已深入国人的骨髓,溶入血液。高兴了要把酒当歌,忧伤了也要借酒消愁。酒,实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太紧密了。就连这次抗击疫情,还有人装模作样地宣称,喝酒能抵抗新冠肺炎,说的跟真的一样。但是,在法律面前,在酒驾醉驾面前,一切都不是理由。众所周知,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5天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应该说,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既是立法的进步,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和诉求,当然也是很有威慑力的。可“酒驾”、“醉驾”者却为什么依然大有人在呢?
记得醉驾刚入刑时,人们对喝酒开车相当警惕。但几年下来,遇到朋友聚会劝酒时,紧绷的弦就开始放松了。不少驾驶员虽然知道醉驾的危害,但自认为喝得不多,头脑清醒,应该不会出事;或者认为自己开车的距离较近,对周围交通路线熟悉,附近一般没有交警设卡检查,应该不会出事。结果往往会酿成悲剧。
个人守法精神的维持,来自于对法律的信服和尊重,这种信服和尊重在人们内心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法律信仰。而对法律的尊奉更多与法治环境相关。科学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有助于限制人性中的某些“恶”。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素质提升也会起到正面的指引与激励作用。
最后,用那句著名的电影台词作为本文的结尾: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小马飞刀
新闻推荐
张琦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笔者认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