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消费激增 担心“宅娃”荒于嬉
受疫情影响开学推迟,超长假期让不少家有“神兽”的家长们备感压力。安抚“宅”在家里的未成年人,绝非易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陪伴孩子学习和娱乐的首选工具,但由此引发的网游消费纠纷日渐增多,背后反映出诸多涉及网游消费的乱象,值得警惕。
不少针对低龄儿童的游戏,虽然下载本身免费,但游戏内部暗藏着许多付费按钮,比如,买更厉害的装备、游戏中的宝石、解锁更多关卡等等。小朋友对金钱普遍没什么概念,不断买买买,掉进了t网游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低幼孩童入坑;收费环节无验证,超额充值屡发等等。
从个案来看,疫情期间,因未成年人给网游大量充值引发的问题相对严重。一位江苏消费者反映其9岁的孩子从2019年开始玩网络游戏,截至2020年2月,已经先后在同一款游戏上花了11万余元,仅今年2月就花了3万元左右。
受疫情影响,未成年人居家时间变长,接触网游类产品的时间也随之变长,表面上看,确实是引发消费纠纷的直接原因,实际上,问题的根源还在实名认证、充值上限等老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然而,有一些网游公司无视监管规定,轻视核验身份的环节,让自制力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有了“可乘之机”。
担忧“宅娃”荒于嬉,对未成年人网游纠纷增多引起必要警惕的背后,还是要抓住如何让未成年人健康玩游戏的“七寸”。
一方面,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娱乐权利,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沟通的重要话题和亲子共娱的重要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同时,加强对个人消费密码的保护,避免未成年人不当消费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网游企业需要守住大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精神,不赚昧良心的钱。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彬耿媛)春暖花开之际,新城派出所辖区内发生多起电动车电瓶被盗案,给居民财产带来了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新城派出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