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招聘成主流 “云”端招聘,效果几何? 疫情之下大学生就业新观察
每天早上8点准时打开电脑,登录招聘网站,仔细筛选符合预期的岗位并投递简历,收到回复后,双方约定时间进行视频面试……这是太原理工大学大四学生白璐最近的生活常态。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春季校园招聘由线下转为线上,云招聘、云求职成为主流。这种招聘方式“上线”以来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A
“在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参与学生数量上,线上双选会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传统招聘模式。”太原理工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云云告诉记者。
在该校去年组织的秋季双选会中,有300多家单位报名,提供了1.5万个工作岗位,而今年从3月2日举办第一场线上双选会至3月15日,已有2191家用人单位参加,共计提供10万多个工作岗位。
目前,“线上双选会”“空中宣讲”等进行得如火如荼。
由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新职业网)联合5家社会招聘网站举办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联合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上线一周就已累计发布200多万个校园招聘岗位信息。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积极推进网上招聘、咨询、签约等一系列就业服务,3月份计划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2万余场。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在京高校均积极为学生搭建网络求职平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月6日举行了首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共有168家单位线上参会,提供总岗位数778个,“入场”参加招聘的学生达1783人。
智联招聘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该平台已有超过5万家企业参与线上校园招聘,提供超过20万个岗位,有超过45万学生投递了170万份简历。
“今年公司的春招计划已全部放到了网上。”上海一家外资企业招聘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线上招聘第一轮是笔试,然后电话测试,第三轮是视频面试。“过去公司也有部分招聘采用这种方式,这次全部线上招聘也是在过去基础上的一种尝试。”
优势明显,不足尚需完善
B
虽然身在山西临汾老家,但半个多月来,白璐已在网上陆续投了十几份简历,并且拿到了多个offer。
“线上招聘还是挺方便的,效率也很高。最快的一次,从投简历到拿到offer,只用了4天时间。”白璐说,登录求职网站后,他一般会先和招聘人员简单聊天,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简历投出后,两天左右会收到回复,之后进入微信或者QQ群,等待面试通知。面试一般是三四个人同时进行。
“线上招聘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在家里视频面试也没有去现场那么紧张。”就读于山东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王佳佳说,以前找工作需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多个城市之间往返,现在在家就能完成。
线上招聘突破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毕业生更多选择,但一些用人单位反映,这种方式也存在精准性差、招聘双方难以全面了解等不足。
“待在家里就可以向不同地区的单位投递简历并进行面试,这使得一些学生盲目‘海投’简历,用人单位虽获得了大量求职信息,但很多简历都不满足岗位需求。”张经理说。
此外,线上招聘无法面对面考察,通过视频对一个人进行判断,与面对面考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一些公司关键岗位的敲定仍然选择在疫情稳定之后进行线下面试。
就读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的研三毕业生黄同学在去年秋招时收到一份“保底”工作签约意向,本来期待在春招中能有更大收获的她,却已经考虑降低心理预期。黄同学表示,金融类企业在确定最终用人名单之前往往会组织候选人进行等额或者差额实习,但受疫情影响这个环节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一些企业减少了招聘名额。
主动出击,多方支持
C
有优势,也有隐忧,但无论如何,线上招聘在今年这个毕业季已是大势所趋。相关专家建议,大学生应及早进入状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为学生扩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毕业生仍未从假期状态中调整过来。“在家待习惯了,没有人催着就不想动。”一位大四毕业生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钟健雄说,一部分毕业生没有认识到现在线上招聘已成为主流,还想等着疫情过去再参加线下招聘。疫情面前,毕业生要做的不是等,而是主动出击,这样才能化挑战为机遇。
针对线上招聘,多位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均表示,毕业生从投简历到面试都要更加用心,准备充分。“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毕业生要有侧重点地准备不同的简历。”智联招聘校园及国际业务事务部渠道经理邢庆恒建议。
张经理说,线上招聘要求毕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优势全部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提前做大量准备,以显示对求职单位的重视。
高校和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加大力度,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建立校地人才供需合作对接平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个地区人社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地区企业组团式来校招聘意向。
此外,专家提示,高校在搭建线上招聘平台时,要对企业的背景和资质调查清楚,谨防用人单位以招聘的名义坑骗学生;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警惕,对于可疑单位,可要求对方提供资质证明,必要时向学校或相关政府部门求助,不要因求职心切而上当受骗。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3月16日,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发文,对落实中央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