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防疫”成为虚假宣传的招牌
精华液可抵抗外在病毒进入呼吸道,臭氧机发生器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生菜列入《防疫蔬菜大礼包》……如果你看到这些广告,千万不要信。2月27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透露,疫情期间,本市强化广告市场管理,共监测广告354640条次,查处违法广告案件640件。其中,与疫情防控相关违法广告案件20件。(据2月27日澎湃新闻)
疫情当前,一些人将疫情当成商机,想蹭一下疫情这个热点大捞一把。除了公然借卖口罩实施诈骗、销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哄抬口罩价格等不法行为,一些商家也自作聪明蹭疫情热点,比如宣传自己的产品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违法广告并不少。此次上海市场监管局就查处了与疫情防控相关违法广告案件20件,而此类违法广告在各地都不鲜见。
通过蹭疫情热点,发布虚假广告,确实抓住了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大疫当前,疫情是所有人都关注的事情,如何防控疫情,预防病毒侵扰,自然受到公众重视。但一些不法商家趁疫发“疫情财”,进行虚假宣传,这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是一种消费欺诈。这不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而是踩踏了法律红线,是在趁疫“打劫”、浑水摸鱼。
而这种行为还会不利于疫情防控。当这些商家将自己的产品当成“克毒神器”,一些消费者信以为真,纷纷购买,将这些并没有对新冠病毒具有预防功能的商品当成宝贝,反倒会让他们不相信正确的防疫方法,从而增加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这些虚假广告,会误导消费者进入防疫误区。
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所以对于涉疫情的市场违法行为要能依法严厉打击。这些对自家产品进行违背疫情防控虚假宣传的不良商家,虽然显得没有那些借卖口罩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性质恶劣,但他们的违法行为,更具有隐蔽性、迷惑性,对此同样也要零容忍,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不仅是无良商家发布违法广告,还有抽烟、喝酒、喝茶、服双黄连等防疫的虚假消息被大范围传播。
对于这些虚假消息,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现辟谣,引导公众科学预防,不要相信谣言,同时,也需要加大对造谣、传谣者的打击力度。很多此类谣言背后的推手正是既得利益者,要能揪出这些造谣、传谣的既得利益者,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让他们得不偿失,尝到“苦头”。这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消费市场正常秩序,也有利于科学防控,有利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闻推荐
一曲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呈现音乐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礼赞。日前,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学生交响乐团以“隔空合奏”的特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