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菜场的“新姿势”
疫情期间的城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可当你踏进了菜场,会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市井,找回了生活的热情。大好春光,久居在家的人们都向往这热闹的菜场,但疫情当前,逛菜场不再像以往那般随意,每个人都应为守护手中的“菜篮子”尽一份力。
买菜热情高涨安全放在第一
2月19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周边小区集中的东方龙城菜市场。
在菜场入口处,首先看到了一块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特别提示:为严防疫情传染,戴口罩进入,即买即走,请勿在市场内长时间停留。购物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尽量一次性购买2—3天的食材……”同时,记者看到以往随意进出的大门,被划分成进口和出口两条通道。一旁,两名管理人员守在出入口处,对顾客出入进行有序地引导。纷至沓来的顾客都被一一拦下,检查口罩佩戴,进行体温监测正常后才可进入。
早春时节的菜场,绿意盎然、活色生香,丰富的蔬菜,新鲜的肉类、水产,野蒿、荠菜、马兰头等野菜也悄悄露脸。菜场内,摊贩们依旧热情、忙碌,即使戴着口罩和手套,那股子麻利劲儿也丝毫不减。久居在家的人们,更像是飞出笼的小鸟,在菜场里东奔西跑满场飞,叽叽喳喳热闹不已,被压抑许久的买菜的热情格外高涨,很多市民一买就是几大袋,恨不得把整个菜场都搬回家。
家住东方龙城雅乐苑的胡女士刚采购完,拎着一大袋子菜,正要匆匆离去。“每隔两三天来一次,一次买足够量,买好我就赶紧走,毕竟菜场人多,不能在里面待太久。”胡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也在网上买过菜,不仅品种少,还总是抢不到,正月十五开始,她就一直来菜场采购,“现在的菜价比较平稳,供应也很充足,基本上需要的都能买到。”不过,最让胡女士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在购买时,她不仅戴着口罩、帽子,回家后她也要进行一连串的“规定动作”。因为在菜场,难免频繁接触卫生状况不明的物体,如蔬果、肉类、塑料袋、现金等等,每次完成采购任务后回到家,她会先脱下鞋子放在门口,脱下外套挂在阳台通风处,用酒精喷雾对手机、钥匙、钱包等进行消毒,最后用洗手液、流水充分洗手。她还特别注意,在洗手前不会用手触摸自己的眼、口、鼻。
记者也在菜场里看到,市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都比较强,除了买菜全程戴口罩,有细心的顾客在挑拣菜时,还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多数人都步履匆匆,即买即走,不再像以往一样在市场里兜兜转转。家住平湖秋月的陈老伯告诉记者,他的防护做法是,除了自身的洗手、消毒等措施外,这些蔬菜、水果、肉买回家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处理。他会先丢掉塑料袋等外包装,然后用流水将食物清洗,疫情期间,蔬菜、肉类必须做熟后再吃,水果也要尽量削皮。
菜场加强管理保障市场安全
疫情面前,为了保障市场的安全,菜场的管理方也积极行动起来。记者走访的东方龙城菜场和弋江桥菜场,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
东方龙城菜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该菜场于大年初七恢复营业,但在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他们对营业时间进行了调整,缩短至上午7点半到11点半。 为了规范人员进出,目前菜场其余的门都被关闭,仅有一个正门对外开放,并划分为进口和出口两个通道,由保安和市场管理人员共同值守。经营户、顾客等所有人员进入菜场必须经过严格把关,检查口罩佩戴情况,进行体温检测。此外,市场内每天要进行三次全面消毒,分别在开市前、开市中和休市后,其中对地面、垃圾桶、卫生死角等一些地方要进行重点消毒。每天营业时间内,市场内的很多窗户都被打开,保持着通风的环境。一些定点位置还设置了废弃口罩回收桶。
当天上午9点多,记者在菜场内,正看到一名保洁人员背着喷洒设备进行第二轮消毒。在菜场的一楼二楼,还有戴着红袖章的流动巡查员,手持小喇叭不停地来回走动,提醒经营户和顾客时刻做好防护。经营户们除了戴口罩,还被要求戴上一次性手套。“凡是进入市场内的人员,必须全程戴口罩,如果中途有谁摘了或者没戴好,我们会及时提醒。”市场管理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场内只有水产和活禽暂停交易,其余的商户基本上恢复营业,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比较平稳。虽然近期人流量不断攀升,但市场内秩序井然,各项防控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从今天起,该菜场的经营时间调整为7点半到15点半。
在这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市场管理人员也建议市民们,在菜场采购时,要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可能减少在菜场的逗留时间,迅速采购后离开;每次采购时尽可能多买些食物,以减少前往菜场的频率;付款时,尽量使用手机支付,减少现金交易也是自我防护的措施之一。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熊琳)北京市人民检察院14日发布,日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涉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