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的“扫雷”勇士 记市中区疾控中心环境消毒处置组组长王文杰
对隔离小区进行消杀
◇本报记者 徐艳梅 文/图
“呲呲……”2月14日12时50分,市中区箭道街110号4栋1单元第15次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白色喷雾器、黄色连帽雨衣、口罩,一身武装到头顶的防护“行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是居民们对他的深刻印象。
他叫王文杰,今年43岁,是市中区疾控中心环境消毒处置组组长,也是一名一线“战士”。他消毒处置的场所,是市中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居住的地方。
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加上消毒水近30斤的重量,40分钟消毒处置下来,王文杰早已满头大汗、衣背全湿。这样辛苦,只为“患者康复回家后,有一个清洁的环境”。
“清洁的环境”,王文杰说得简单,但要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疫情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之一。按照有关规定,消杀人员必须在疫情确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终末消毒。王文杰的电话因此成了“热线”,无论是深夜一两点还是清晨五六点,只要电话一响,他就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背上重达十几公斤的消杀设备,立即投入战斗。
为了减少准备时间,自1月25日开始,王文杰就将装有喷雾设备、药品、雨靴、口罩、帽子、防护服等设备的个体防护箱放置在自己的车上,并随时填补“弹药”不足,以确保战时需要。
王文杰的工作环境,往往是确诊患者曾经生活工作的环境。他既要承受潜在病毒侵袭的风险,又要承受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高效消毒剂对身体的刺激和伤害。遇到没有电梯的住房,他还得走楼梯一趟趟搬运消杀器械、药物……尽管危险重重,尽管体力消耗非常大,他却没有丝毫犹豫和懈怠,每次都一丝不苟地对每一处可疑疫点进行全面消杀处理。
消杀处置之外,闲不住的王文杰还主动请缨,到基层一线做起宣传以及对全区街道、社区、医院的消杀指导工作。疫情发生以来,王文杰累计消杀面积约7000平方米,消毒指导约80余个单位及检疫点1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由于表现出色,王文杰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肯定,并“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每一次战斗都关乎健康与生命,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用专业能力筑起卫生应急防疫消毒屏障!”王文杰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通过社交平台虚假出售口罩、诈骗7名被害人2万元的男子廖某松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2月18日,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