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打回去”,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皖北晨刊 2020-01-14 17:10 大字

□张炳剑

近日,广州从化街口商业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幕被刷了屏。一个名叫睿睿的小班学生,在一学期内被同学欺负而受伤3次。前两次都被同一孩子用玩具刮伤了耳后及眼旁。事情发生后,幼儿园进行了干预,但没能得到睿睿父母的认可。睿睿的父亲领着孩子走到教室,找到此前抓伤孩子的同学,告诉睿睿:“爸爸在这里,你敢不敢打回去?”

此事很快引发热议。对于孩子父亲的做法,有人认为是理所应当,也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欠妥。而我们在网上梳理类似的新闻可以发现,孩童冲突发生后,父母支持“以牙还牙”的事件不在少数。

平心而论,为人父母者,孩子都是心头肉,看到孩子受欺负受伤,产生“打回去”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就该支持,其实父母鼓励孩子进行报复是不妥的。

讨论这个话题时,基于对为人父母者的理解非常重要。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是蛮不讲理、崇尚暴力的人,他们之所以支持孩子“打回去”,很多是希望孩子借此学会保护自己。

同时,孩子之间,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所谓的欺负更多只是普通打闹。对此,家长其实没必要太在意,让孩子自己解决就行,也可以找对方家长沟通,完全没必要自己“下场”教孩子动手。

“打回去”,看似给孩子抗击的勇气,是对欺凌的反抗,但其实是在给孩子暗示可以以暴制暴。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进一步升级。鼓励孩子以暴制暴,是将孩子再一次推向危险的境地,无疑对其成长非常不利。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你以什么方式处理问题、对待世界,就在暗示孩子也可以用什么方式面对世界。所以父母在说“打回去”的时候,或许爽了一时,但应该想一想,等孩子大了,他遇到问题都采取打回去的方法解决,你会不会后悔,在幼儿园那个午后,不该说那句话。

新闻推荐

风景就在身边

同事雅琴是个内敛、安静的女子,她的脸上总是带着一抹微笑,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和我们一样,雅琴每天也要做很多繁杂的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