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从20岁到60岁以上 十年一周期 年底身体大考核 你达标了吗?

济宁晚报 2020-01-14 10:16 大字

本报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杨聪伶

又到年底,各种年终考核接踵而至,那么,每年一次的常规身体考核也别忘记哟!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为让自己过个幸福健康年,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体检该查些什么?从20岁起,每十年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对健康的关注点要有侧重,在体检时除了必查的常规项目外,还要在相应的年龄区间增加一些体检项目。

20岁查传染病

项目:肝功五项、血常规、胸部X光

20来岁,身体各项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不用体检?并不是!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会注射多种疫苗,这些常规疫苗大多并非终身免疫。到了20多岁,人体内抗体很可能已经低于正常防御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补种疫苗,比如说乙肝疫苗,身体就会处于无保护的危险状态。此外,20多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走上社会,接触的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各种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再加上年轻人处于性活跃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种传染病的机会也就大了。

专家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比如肝功五项和血常规,还要注重胸部X光的检查,因为肺结核在年轻人中也很多见。起病隐匿,且多呈聚集性病例。

30岁查血糖

项目: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30岁关注血糖是不是有点早了?

不早!现在人相比从前普遍“吃得多、动得少”,加上事业、家庭连抽转,压力大,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人在30几岁发病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检出率很高。

专家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而且不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因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大部分年轻人空腹时测血糖没问题,但餐后血糖却很高。所以应该同时查一次餐后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试验。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更为准确。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3个月来的血糖水平。

40岁查心脏

项目:心电图、血脂、血压、心脏检查、心血管检查

以前人们认为到了五六十岁再关注心脏健康也来得及,现在40岁就得开始关注心脏。

心脑血管病年轻化,经常有新闻报道40岁左右的人猝死。如果心脏问题不能早发现早诊治,突然出现急性心梗、冠心病时,其猝死率反而比习惯了防范未然的老年人更高。

专家建议:人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建议该年龄段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具体筛查项目要根据不同病情来决定,可咨询专科医生。眼下时值寒冬,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加强防护。

50岁查骨和肠

项目:骨密度检查、大便常规、肠镜、胃镜

到了50岁,女性一般刚刚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钙流失增加,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50岁的人,如果出现浑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除了骨骼,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在做肠道体检时,要更加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

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补钙应该从35岁以后就开始,日常生活中多摄入些奶制品,规律运动,做好钙的储备。普通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这是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60岁以上全面查

项目:除以上外,查听力、查眼底

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这个年龄的老人,应该展开全面体检,而不再是有所侧重的检查。另外,老人由于血管老化脆弱,出现暴聋、暴盲的情况也很多见,多与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关。

专家建议: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肾损害、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查眼底,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还可以反映脑动脉是否硬化。

以上全部建议仅供一般人群参考,部分特殊人群应在个人体质状况和医生诊治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体检项目,防止盲目检查或漏检项目,确保检查质量。

新闻推荐

匠心独运 发人深省 读《瓷婚》有感 □杜国彪

婚姻、家庭、事业永远是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婚姻家庭的幸福程度对个人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事业的成功与否对家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