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想 书 □李星涛

淮河晨刊 2020-01-10 08:19 大字

我有三个大书柜,上万册藏书。我的藏书从不按题材盛放,而是按照读得生熟程度来摆列。北面书柜里的书读得较熟,中间的略生,南面的大都是新书。我的读书步骤是,每年年底按照自己开出的书单购来新书,放置在南面的书柜里,前四个月坐下身来读这些新书,每读完一本,就放进中间的书柜里。接下来的四个月,再将放进中间书柜里的书取出来,读第二遍。凡是读过第二遍的书,我都会放到北面的书柜里。最后四个月,我会专心致志地复读刚放进北面书柜里的书,但不是翻阅,而是按照顺序一本一本地回忆。我将自己的这种读书方法美其名曰:“想书”。

想书很有情趣,算是故国神游。那些读熟的书就像是一个个老友,只要一想起,心里立刻就会涌起一股亲切的暖流。从封面到书名,从书名到内容,那种由外及里的透彻追忆,是那样让人愉悦。我想书并不先从书的内容开始,而是先从书作者的相关文论、书信、杂记、书画、游记、演讲稿、创作理论、外人对他的评论和所写的传记等开始。通过联想这些与作者有关的资料之后,然后才来回忆这本书的内容。这样,我就会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作家解构故事的招数、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意象起承转合的能力。我不仅知道这个作家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这个作家呢,也就会在我心中立体地站立起来了。

多少年的想书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本书一定要有几个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或者几个卓然而立的句子。有时候,一本长篇巨著读过之后,留在读者记忆里的往往就是那几个细节,或者几个句子。《婴宁》中婴宁初见王子服时说了一句话:“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世界上写一个男子痴迷女子的目光何其多也!但有哪一句能胜过这一句?!名著中描写故事结局的场面多如牛毛,《红楼梦》中贾宝玉雪地里大拜父亲的场面可谓独树一帜:“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红氅白雪,繁华冷寂。此情此景,宝玉虽然没说一句话,但其间沧桑和悲欢,却让人不由潸然泪下。再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火纸》的开篇:“崖畔上长着竹,皆瘦,死死地咬着岩缝,繁衍绿。”典雅有力的句子,长短结合,既写出了火纸材料的来源,又侧面写出了阿季和丑丑坚贞的爱情,令人过目难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一个描写孙少平得知田晓霞溺水身亡消息后的细节描写:“孙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小便不由失禁……”巨大的悲伤而带来的生理反应,让人读后是那样刻骨铭心。

我的想书生活不仅有纵向的内容,而且还有横向的对比。我想完了一本书的内容之后,常会联想起和它相类似的书。读盛唐“大李杜”,我会想起晚唐“小李杜”。由此,我又何尝领略不出大唐帝国的辉煌气象以及其后期江河日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唏嘘悲叹;从马尔克斯的魔幻文字和卡夫卡的变形手法中,我可以品尝到蒲柳仙画鬼画狐的精妙和洞察时事的深刻;从叶赛宁、海明威、川端康成、三毛、海子自杀的结局中,我又何尝读不出天才内心深处刻骨的寂寞与痛苦,以及人生战胜自我的艰难……伴着思绪在一本本书里迤逦延伸,那些历史风景,人物画廊,异域风情,诗国意象……无不带着立体的层次,庞大的结构,纷至沓来,鲜明生动得展现于眼前。如此想书,思接千里,纵横捭阖,真是忆里不知身是客,一夜贪欢也!

想书是一盘棋的复盘,从中我不仅再一次牢牢记住了文本本身,而且还领悟到了文本之中的精髓所在。多少年来,那一本本厚厚的书就是这样在我的思想中变薄了。而我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却随着这种阅读变得越来越厚了。

新闻推荐

健康科普 医生要当“主讲人” 访省政协委员姚淮芳

姚淮芳“医院里的病人‘越治越多’,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都很重视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远远不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