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像莲花一样盛开 《福娃成长记》序

陕西工人报 2019-12-11 22:23 大字

初读《福娃成长记》,我既惊讶,又惊喜。我是过来人,有过初为人父的经历。我读过类似的书籍,也惊讶过此类读物的趣味,却对此类读物的文笔一直颇有微词。我惊讶《福娃成长记》还可以这样写:不但趣味有加,而且文学性无减;不但故事里充盈着生儿育女的科普知识,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为人父母的满心欢喜与浪漫憧憬。

我惊喜是因为我有点不敢信以为真,或者说有点喜出望外。显而易见,《福娃成长记》不是文学读本,却超越了文学读本。一些文学同道只沉湎于文学虚构或者文学纪实,却忘记了文学其实只是个工具,就如同杯子可以饮酒,也可以饮茶,还可以当容器一样。拥有了美好的文笔,便等于身怀绝技,接下来如何使用、发挥,就是当事人自己的事了。

此书作者宋鸿雁是一位青年作家,我时常在报刊或公众号上阅读她的散文。她的文笔就如同她的性情一样温顺,她的文思又如同她的为人处世一样阳光明媚,她的文采更如同她的眉毛眼睛一样楚楚动人。

她就是用这样的文学真情抒写了自己的《福娃成长记》,那些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那些妙趣横生的情景说道,那些得心应手的知识化用,都使她的作品像莲花一样盛开,像春露一样晶莹剔透,像朝阳一样温润悦目。读这样的文字,身心在愉悦中徜徉,就像新生婴儿在娘怀中一边吮吸,一边抚摸,如此美好,又如此神圣,无比惬意是自然而然的。

鸿雁如何能向读者呈现这样的文字?她是我的兰大师妹,我对她知根知底。她从如花的年纪就像花朵迷恋春天那般迷恋上了文学,阅读文学名著又像蚕食桑叶那般痴心不改,伴随着成长,她在不知不觉中被文学作品陶冶成了文学青年。阴差阳错的是她考上了大学,却读了医学而非文学。大学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干的是白衣天使的工作,可能过于出色,她被调离救死扶伤的岗位,转而从事行政管理了。这一经历既丰富了她的人生,又给她的文学初心注入了另一种创作的源头活水。

听说她初为人母时,就萌动过写一本关于“福娃”的书。她的“福娃”长大了,她的这个念头也按捺不住了。她有太多的生育体验和感悟,也积累了独特的育儿经验和窍门。她是有文学情怀的人,如何能让自己的念头自生自灭呢?对她来说,冲动不如行动,行动就是把自己富有想象力的构思码成文字。她是文学行当的写手,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她写成了,她写出来的不仅仅是科普读物——把这样的读物当成文学作品去品味、咀嚼,可能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就好比观光农业,那呈现给人的不仅仅是“风景这边独好”,还兼有丰收在望!

初为父母的家长阅读这样的读物,受益是不言而喻的。杜甫有首《春夜喜雨》,在此何妨重温几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民间有一种习俗,把怀孕叫“有喜”,把婴儿呱呱坠地叫“闻喜”,把不速之客撞上门来叫“撞喜”,如果是不期而遇呢,那就叫“遇喜”了。凡是有缘、有幸阅读到我师妹这本书的朋友,那一定是“春夜喜雨”——被“喜神”青睐了。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读《福娃成长记》,不是“人逢喜事”,那会是啥?当然,也别忘了,此书名曰《福娃成长记》,那阅读而遇见的就不仅仅是“喜神”,应该还会“福神临门”。人生有“四星”,曰福禄寿喜。读一书而福喜随,真是吉星高照哇!

我对师妹还有个期许:喜事成双。下一部呢?为兄期望焉!□孔明

新闻推荐

医生集团蓬勃发展,如何让更多医生走出体制?

记者|任悠悠编辑|许悦距离第一家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的诞生,已经过去5年。根据看医界的统计,2019年中国医生集团的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