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旧书摊(小小说)

贵港日报 2019-12-19 10:50 大字
黎汝健

陆健到江南酒家附近的卖碳集市,在凛冽的寒风中守了三个多小时,才把20多斤的木炭卖掉。

陆健收好钱,拉上单车进入大安市场。陆健至市场尽头,走到长条石块台阶上的一个旧书摊,翻挑自己喜欢的文学刊物。

突然,陆健看到一本《收获》,是1983年第二期杂志。翻开,里面有从维熙、冯骥才等名家的作品。陆健把它放在膝下。接着,陆健又翻出1982年第五期《十月》,1985年第四期《今古传奇》,1985年第一期《小说选刊》。陆健把四本书叠在一起,一本本看,越看越喜欢。当陆健开口问价钱的时候,那60多岁的爷爷说要2元钱。这一下子就把陆健的心击沉了。

兜里卖碳得来的4.85元,要买2元猪板油回家,那是全家一周的食用油。要买1元菠菜种苗和5角生菜种苗回家种,如果还有余钱,就买一对1元左右的凉鞋回家。这样一来,自己是没钱购买旧书摊上的杂志了。

陆健一面盘算着,一面在翻着杂志看。

陆健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父亲已过世一年了。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的肩上,也压在姐弟仨身上。16岁的姐姐已下广东打工,10岁多点的陆健,帮助母亲割草、砍柴、烧碳,维持家庭生活,赚钱交学费。在那艰苦的日子里,父亲留下的文学刊物,陪伴陆健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黑夜,培育着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人生的希望。

陆健看着自己补了又补的胶凉鞋,心想,这对鞋用钢锯片再烘压一下,应该还可以穿。不经意地回头,见一块胶凉鞋被弃在人行道上,陆健伸手拿起来,看了看,认为还可用。

陆健决定不购买凉鞋了。

陆健一面翻杂志,一面问:“可以平点吗?”

爷爷慈祥地说:“这已经很平了。”

陆健听了,拿着《收获》和《十月》:“这两本多少钱?”

“这两本厚厚的,1.2元。”

陆健应了一声,坐在地摊边上,又翻开《收获》看起来,然后,不知不觉就入迷了。

这时,一位八九岁的姑娘拿来五六本旧杂志送给爷爷。

“爷爷,奶奶又收到几本旧书,叫我送过来。”爷爷呵呵地笑道:“好啊,灵儿,那你看的小人书呢?”

“我喜欢那些小人书,让我看完了再卖。”灵儿闪着明亮的眼睛回答。

灵儿见陆健在聚精会神地看杂志,便挨近陆健看着。爷爷刚想说,灵儿用手指贴着嘴“嘘”了一下。

陆健坐倦了,想换下身子,这才发现灵儿在身边和自己看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爷爷点了点头。

陆健站起,想走,又万分不舍。灵儿道:“哥哥,你喜欢这些书吗?”

“喜欢……可钱不够。”

灵儿眨了眨明亮的眼睛,问道:“你喜欢小人书吗,我送你。”

“喜欢,但更喜欢这些杂志。”

“爷爷,您送一本给哥哥好吗?”

爷爷望着长头发即将遮住眼睛的陆健,稚气未脱青苹果一样的陆健,看看渴望着的孙女,犹如依稀看到自己小时的样子。

“1元钱你有没有?”

“有。”

“1元钱,四本杂志。”爷爷道。

爷爷的话,如春雨滋润在陆健的心田,让他的泪水就要涌出。

“1元钱是成本钱,《小说选刊》是灵儿从破旧纸堆中找出来的。”爷爷道。

陆健强忍着泪水:“谢谢爷爷,谢谢小妹妹。”

“呵呵,不客气,常来。”爷爷朗声笑道,灵儿举手向陆健告别。

自此,陆健在旧书摊上源源不断地吸取营养,直到自己离开大安到外面读书。

多年以后,大学毕业的陆健,分配到大安镇政府工作。安顿好后,他就到旧市场去,寻觅一段旧时的记忆。市场依旧,景物如故,那座石桥,那座古庙,那几棵古榕,那间粤东会馆等等,一如往昔,但那熟悉的旧书摊已不复存在。

又过了一年,同事向陆健介绍一位姑娘,相约在旧市场见面:“旧时的那个旧书摊,懂吗?她母亲陪来。”同事道。

不是圩日的旧市场,稀稀疏疏的行人,擦肩而过。陆健走向旧书摊,不知怎的,小学时候看书买书的情景像放电影一样又浮现在眼前。

在那曾经的旧书摊上,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蓝色的连衣裙,长发及腰,刘海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一汪清泉,陆健禁不住怦然心动。

两人一见如故,心生欢喜,仿佛在悠长的岁月里,彼此早已等候了很久很久。

第一次去张灵家,见到一位爷爷戴着老花眼镜,正在客厅动笔整理书稿。爷爷抬头的刹那,陆健看到了爷爷那慈祥的面孔。

“爷爷……您?”陆健望着爷爷,又看看张灵。

爷爷见孙女身边站着的陆健,记忆中浮起旧书摊上的那个青苹果,仿佛一切都是那冥冥之中的安排。

“好,好!”爷爷看着他们,欢声道,“我下厨做饭。”

陆健和张灵在帮助整理爷爷的书稿。

“爸,他是穷乡偏僻的农村人,家里很穷。”

“那又如何?”

“爸……”

“一个在旧书摊求知上进的人,就值得终生托付,不是吗?”

爷爷的声音飘出来,飞入了陆健和张灵的耳里,他们相望着,幸福地笑了。

新闻推荐

12楼扔下板砖砸坏楼下宝马车 民警查看视频倒追出砸车人

本报讯(YMG记者王轶通讯员芝公宣摄影报道)10月2日早晨7时许,幸福某小区住户陈先生下楼准备开车外出,眼前的景象却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