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

华西都市报 2019-11-23 03:46 大字

□杜阳林

也许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根植着一个深深的“庭院梦”。小时候,孩童在后院嬉戏着长大,男孩骑竹马,女孩望青梅;弱冠之年,少年在南窗下朗朗诵读,少女在西廊绣花描朵;及至新婚燕尔,新郎拥着新娘纤腰,烹香茶、看月光;即使垂垂暮年,还能在庭院花树下,感受一阵风过,落红坠额,不禁叹道:天凉好个秋!

庭院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房屋,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寄托,灵魂的住所。

中式庭院,体现了阴阳合德之美。何谓庭院呢?一般指的是前后建筑与两边廊庑或墙壁相围成的一块空间,若将建筑视为实,“主阳”,庭院便为虚,“主阴”,一虚一实,一阴一阳,组合而成的“前庭”和“后院”,显示了传统建筑阴阳合德的艺术魅力。南唐诗人冯延巳有一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后世无数词人对这一句着迷,李清照也好,欧阳修也好,聊到庭院,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回到这句诗来。

为何会“深”?幽深的庭院,倘若拆分来看,不过是房屋与院落的组合。但因为有了曲折的围廊,有了小巧的亭阁,有了别致的门楼,有了静穆的隔墙,便形成了虚实相济的建筑群,充满着诗情画意之幽,充满着天人合一之幽,充满着自然交融之幽。

沉淀千年的中式庭院,哪里只是一处单纯的住所呢?它简直就是浸润在中国人世世代代骨子里的一种情结、一种文化。看那雪落琉璃瓦,看那小桥流水长,看那树影舞婆娑,看那明月照木窗。美丽的庭院,既是实实在在、我们眼能触手能摸的物质,更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源远流长。

在中式庭院里,我如同见到一幅淡雅素妆的山水画,睿智而沉默地立在那里,时光仿佛忘记了疾步往前,停下了湍急与匆忙;我如同见到一座灵魂自由飞翔的艺术殿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如同见到一个植物葳蕤生长的乐园,建筑、山水、植物,在“师法自然”之下,有机融合,相依相存。锦鲤跃池塘,曲水送流觞,中式庭院之美,美在它自然天成,阴阳中和,不浮夸、不高调、不张扬。

我爱着这内敛默思的中式庭院。除了它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粹所在,还因为它与我气韵相通、本质相投。缄默如我,拙舌如我,每每踱到庭院之中,仿佛灵魂也会享受静寂的欢喜。就屋顶为例,中西方建筑,显示出了迥异的神采与情调。西方建筑,多用圆形屋顶,或者是葱头形的穹隆顶,被人戏称为“圆帽子”,抑或是尖尖的三角顶,有人喻为“避雷针”的,它们大多向上凸起,给人传达了一种扩张之感。再看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是微微向上反曲的,犹如喜鹊尾羽一般,形成了柔和而顺滑的曲线,极具内收感的造型,天然带着灵动、轻巧、跳跃的特征。阴阳与虚实,在建筑语言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中国人的庭院,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自然”,我还独爱那一扇“门”。杜甫佳句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何等的壮阔景象,又是何等的幽深气韵!想想这幅画面吧:从一门、一窗,便能看到那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人在屋宇,心,却通向辽阔之处,似与那宇宙都能呼吸相闻。门和窗,不是关闭中国人的心灵的隔阻栏板,而是能瞬间融入变化无穷自然的跳板。这是相当富有禅意的体悟,中式门窗,打通的竟是自然与人的隔膜,使得万千景象,流淌到小小空间,从此,这屋宇也好,庭院也好,它所承载的,便不再是这一点点地方,而是“四海之外,情思所游,皆能去往”。

庭院到底深几许呢?丹青画手,画不尽它的曲径通幽;诗人妙笔,写不完它的如歌风流。它就静静矗立在这儿,它是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生活艺术和人文精髓,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浪漫情思,对宇宙的万千遐想。

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产物,春来了,蜂舞蝶忙;夏来了,菡萏飘香;秋来了,枫叶流丹;冬来了,瓦积薄霜。烟雨缭绕是一种美,夕阳余晖又是一种美,看不完这小小庭院的四季更替,仿佛是盛装着满满情感的百宝箱。何时叩访,何时给你惊喜,予你哲思;何时回首,都永存记忆,难以相忘。

新闻推荐

幼儿园员工打学生被发现后遭家长殴打 双方均被行拘

11月21日,湖南娄底市娄星区清华苗幼儿园五岁女童因哭闹遭到蒙头殴打,女童家属发现后,踹打幼儿园涉事员工。目前,涉事双方均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