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处罚购买假证者”是填补法治漏洞

皖北晨刊 2019-11-20 16:17 大字

□常德

在建筑工地,很多工种都是需要持有专业技能证书才能上岗工作,这种证书要经过培训,参加考试。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初,黑龙江省鹤岗市部分建筑工地出现了一些不易查出的高仿特种作业操作证,警方顺藤摸瓜,一个跨省制售假证团伙终于落网。据介绍,公安部上个月已将7500多名在网上购买假证的人员信息发至全国各地公安部门,要求核查当地购买假证人员并进行处罚。

假证泛滥早已存在,一直难以得到彻底遏制。使用假证的有欺骗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也有拿假证用于逛景点从而享受门票减免优惠的游客,还有些人则直接拿来行骗,或是用于其他的犯罪活动。

近年来,制售假证案件之所以频频发生,正在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制售假证不法分子有利可图,从而铤而走险。此前曾有警方端掉的一个制售假证的窝点,查获的各类假证假照200余种,20多万张假证,足足五吨重。假证泛滥折射了社会诚信的失范。

现实生活中,因制售假证被抓被判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因购买假证受到处罚的情况却鲜有耳闻。要遏制假证泛滥现象,不能只惩处制售假证的不法分子,而放过了假证购买者。购买假证人员是拿假证欺骗用人单位,或是达到其他不法目的,他们是假证危害的实际实施人,他们是失信人,对他们不能法不责众,不能不了了之。

假证猖獗主要是缘于“有用”,处罚假证买家无疑是从市场需求和生存土壤的层面,刨根截源,让假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既需要人们的理性回归、诚信坚守,规避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也有赖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规范,提升其违法成本。只有让买卖同罪,才能让假证购买者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不诚信行为“埋单”,这才有望从根本上遏制假证泛滥。

此次公安部门对假证买卖不法行为“双管齐下”,实现了对假证买卖不法分子的“全覆盖打击”,填补了惩治假证买卖不法现象的法律漏洞、法治漏洞,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希望通过采取法律手段,让更多假证购买者都为自己的失信行为、违法行为付出应有代价,这些不法分子才不会继续成为法治社会、诚信社会的“破坏者”。

新闻推荐

法章终登齐王基 太史无媒不嫁女

当初,小伙子对自己的身份一直保密,但二人都已私定终身,而且敫女对他无话不说,情真意切,恩情似海,再不说实情便是不忠。于是他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