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买保健品花光生活费,别让过度推销成为“坑老”利器

皖北晨刊 2019-11-18 16:11 大字

□张西流

“我真是入了迷了,买了这么多保健品,根本吃不完啊。”日前,杭州92岁的梁奶奶指着满屋子的保健品说。如果不是口袋里的生活费只剩下10多元,恐怕梁奶奶还不会意识到自己买保健品过了头。她说,这些年自己在保健品上毛估估花了一两百万了。

不可否认,以养生、健康等宣传方式推销保健品,是从情感上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销售高价保健品。杭州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痴迷保健品十多年,每天坚持吃三四种保健品,花了一两百万元,吃光了毕生积蓄,几乎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问题是,目前针对保健品销售乱象,还存在管理困境和盲区。比如,打法律的擦边球进行营销,即使存在虚假宣传之嫌,也很难取证。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看不清过度推销背后的伎俩,被商家牵着鼻子走,疯狂购买保健品。

虽然保健品各种问题的新闻不断,但追捧保健品的老年粉丝,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可见,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各种手段拿保健品骗财固然可恶,但更需要反思的,是无处不在的非理性的“保健品依赖症”,以及老年人群体无意识的跟风行为。

我国将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将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为此,国家和地方均制定了一系列优待老年人的政策,倡导社会和公众尊敬、关爱老年人。然而,偏有一些无德商家,非但不善待老年人,反而变着花样去忽悠老年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人买保健品花光生活费,过度推销成“坑老”利器。欺骗老年人,则是一些不法之徒惯用的伎俩。他们利用老年人与社会脱节、容易上当受骗的弱点,频频将罪恶之手伸向老年人。因此,保护老年人权益,治理保健品乱象是必要之举。比如,严格执行“保健品不是药物”警示规定,加大对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查处夸大保健品功效的违法行为。

新闻推荐

“梅姨”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 “画像神探”称新画是他画的

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