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68岁“老公仆”活成永动机,和事佬解百家结 朝阳社区的刘永浩,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

半岛都市报 2019-11-18 11:23 大字

半岛记者黄冬梅

“你就不能歇歇?凳子还没坐热就要走,再忙也没有你这样子的。”中午,家人看到刘永浩把午饭当打仗一样迅速消灭后,又想出门,忍不住集体“声讨”。“安置房施工现场不能没人监管,我必须盯紧点才行。”匆匆丢下一句话,刘永浩径直赶往工地。

1973年从部队退役后,22岁的刘永浩进入朝阳社区担任团支部书记一职,扎根基层服务乡邻一干就是40多年,后又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基层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对工作要勤恳,对居民要友善。”忙忙碌碌数十载,时间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他那一颗永恒的赤子心。

自带发条绵绵不休

2018年社区旧村改造,退休后一直在社区奉献余热的刘永浩也积极参与其中,加班加点,尽心尽力,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老公仆”。“旧村改造是一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但也充满着挑战,大家熟悉我,做起工作方便些,我必须顶上。”

拆迁工作刚开始不久,居民们的各种问题便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出来。刘永浩到各家各户宣传讲解拆迁政策,解除居民疑虑,并以身作则带头签约腾房。“对于旧村改造工作,光有拼劲是不够的。和居民们把话说开、把理讲透、把事讲明,自身再起到表率作用,大家才能认可支持咱们的工作。”

旧房顺利拆迁完成后,安置房的建设监督工作又成了刘永浩日常忙碌的重点,对于施工的材料、质量、进度等他总是比谁都较真,每天早出晚归的将绝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工地上,他就像个永动机一般,身上自带发条,自己拧自己转,绵绵不休。“640户居民,1700多人,大家在等着、盼着,马虎不得,更慢不得。”

家长里短事事上心

在社区,“老公仆”刘永浩还是千家万户的“和事佬”,是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的“调和剂”,大事小情的居民们都爱找他问一问,他也总是耐心和暖心地调解着。“虽说都是些小问题小矛盾,但人家带着一份信任找来,我就有责任用心帮一帮。”

“老主任,怎么办,我媳妇她,哎……”一次,一个居民满脸忧愁地找到刘永浩,欲言又止。“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就行。”原来,这夫妻二人因为家庭琐事吵架了,吵得还挺凶,最后妻子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你啊,也真是的,大丈夫就应该礼让三分,心胸宽阔一些。”说完,刘永浩拉着对方冒雨去把其妻子接了回来,并耐心地开导二人,化解矛盾。“‘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难得的缘分你们应该珍惜才对,生活中两个人多些包容和忍让,就都不是事了。”看着二人和好如初,刘永浩脸上的皱纹舒散开来。

天气渐凉,但中午太阳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在朝阳社区安置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一派热火朝天加紧推进项目建设的景象。人群中,今年68岁却仍在一线忙碌的刘永浩,成了工地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还有两年,大家就可以住上新房安居乐业了,想想就开心。”

身上自带发条,自己拧自己转,绵绵不休。

新闻推荐

谈到这种程度,才真的可以结婚!

昨天和朋友一起逛街,她向我感慨:“爱情的世界真没天理!”原来,她的两个闺蜜,其中一个刚刚结束了十年的爱情长跑,却没有走进婚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