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真心付给了你 你却说这表情包过时了
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表情包引发的“翻车”了。
近日,一名重庆小伙儿被客户投诉并拉黑了,原因是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发了微笑的表情包,被客户认为是阴阳怪气的讽刺。这名客户当然有些极端,但是微笑表情包,已经被默认带有“冷眼旁观”“皮笑肉不笑”等含义,也是真的。
社交媒体时代,能甩一个表情包,就不多说一句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表达方式。表情包也确实能发挥一些神奇功效,比如化解尴尬、缓和气氛、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两个熬夜加班的人聊微信,发一张“笑着流泪”的表情包,就都懂了。一个新微信群刚建立,大家一言不发,直接发表情包“斗图”,也经常被年轻人玩得很嗨。
词语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含义,表情包同样如此。如果发送者的词典里,表情包已经是2.0甚至3.0、4.0版本的含义,而接收者的词典里,表情包还是初始意义,双方不在一个频道对话,就容易引发沟通事故。如果双方关系平等还好,如果是上下级、服务与被服务者等有利益关系的双方,后果可能惨重。
罗兰 巴特在他的符号学理论里,有“能指”与“所指”之说。通俗地讲,图像表达的含义,不仅有表面上的,还有更隐性的意义。发微笑表情包,很可能不是表达想笑,而是传达对接收者的不耐烦。正如网友说的,“每当我妈妈给我发微笑表情,我就觉得我离挨打已经不远了。”但难就难在,有时候,发送者自己都意识不到表情包的“所指”,而接收者却先领悟了。
为了避免误会,有网友提出用“带腮红的微笑”表示愉快,但不久,这个表情又成了“明褒暗贬”的专用。要表达高兴和友善,现在得使用“大笑”“笑哭”等更为激烈的表情了。在试探与迁就中,现代人的脆弱表露无疑——一旦对方流露出不够欢乐,就会因怀疑对方对自己不满而惴惴不安。
此前,有新闻说,某员工在工作群里发不合时宜的表情包,被开除,因为老板将“不合时宜”的表情包与“不恰当的网络社交礼仪”划上了等号。这让很多人一惊:原来,戏谑意味满满的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了等同于你说出的话、发出的字的趋势,也要遵守同样的规则。越来越将虚拟平台作为社交主阵地的现代人,在网上也要遵守线下社交的礼仪了。
礼仪,是一个虚的东西,它取决于个人感受,也应当允许弹性空间的存在,但不可否认,它也有一些底线。除了不要轻易使用微笑表情包外,我总结了一些社交网络里的“新礼仪”,希望对大家“避雷”有一点帮助。
第一,不要给领导、长辈、客户乱发语音。与表情包一样,语音有自己的特殊使用场合,多用于布置任务、告知晚辈、熟人聊天,若是任性发,很可能给对方添堵,不礼貌。
第二,尽量别用“嗯”“哦”等单字回复,你以为简洁,对方却会解读出敷衍、漫不经心等意思。
第三,要表达对对方发的信息感到好笑时,请多用几个“哈”,具体根据好笑的程度决定。相信我,这并不费多少事。
第四,求人办事或征询对方意见时,一次性把事说完,不要只发“在吗”“有空吗”等试探性的用语,让对方去猜你接下来要说什么。这样既影响效率,还可能给对方造成压力。
这是我能想到的,其实也是很多人用实践总结出的经验。类似以上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怎么样,是不是感到了一丝心酸?我只想欢乐地发个表情包,为什么要想这么多?
有一个热词叫“数字化生存”,很好地形容了这样的社交情态。社交媒体就像是轰然向前的火车,要是跟不上,就会被潮流“拉黑”,大家只能尽力学习新知识,跟上步伐。这是技术进步残酷的一面。
当然,要求我们的父母、师长一辈,准确弄懂“微笑”“愉快”“笑哭”的差异,并准确使用,本身就不合理。我们也没必要吐槽,会被长辈们发的不恰当表情包惹恼。“数字化生存”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暖的,社会是多元的。试着去理解,去包容,再不然,你还可以教会他们正确使用,不是吗?
《诗经 小雅》有言:“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礼仪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刻,就是为了社交,但还有什么比付出一颗诚心更好的社交礼仪呢?别“我把一颗真心付给了你”,你却跟我说这表情包过时了。(手动微笑)
新闻推荐
公安部重拳出击 打击网络犯罪 1至10月抓获 犯罪嫌疑人6万余名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14日从公安部新闻发布会获悉,2019年1月,公安部组织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净网2019”专项行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