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拍砖高手”郝隆
读史札记
□ 陈甲取
“拍砖”是网络时代的新名词,网民把不满、批评、反对意见叫“板砖”,发表这类言辞则叫“拍砖”。拍砖讲究技巧,拍得绝了,不但不会让挨砖的人反感,甚至还可流芳百世。
东晋时期,有个雄辩家郝隆,惯于调侃别人,属于那种不拍砖毋宁死的人,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记绝招。
他在桓温手下当干部,官名叫作“南蛮参军”,相当于七品芝麻官,还是个虚职。一年三月三,桓温请客,大家聚会作诗,不能作诗的,罚酒三杯。结果郝隆没作出诗,被罚酒。喝完后,大约是酒壮人胆,继而酒后吐真言,郝隆拿起笔来写了句“娶隅濯清池”。桓温纳闷了:“小郝,娶隅是什么东东?”郝隆说:“南蛮子把鱼叫娶隅。”桓温不理解:“作诗为什么要用蛮语?”郝隆说:“我大老远跑来跟你干,你才让我当个屁大点的南蛮参军,那我当然要用专业语言了。”桓温大笑。对上司表达不受重视的不满,郝隆这板砖拍得可谓幽默到极点了。这是郝隆拍砖第一招:幽默!
其实,郝隆得以青史留名,主要靠的是他的一项超凡脱俗的行为艺术,以及借此展现出的拍砖第二招:犀利。
话说古人在七夕这天有晒藏书、晒衣被的习惯,因为七月阳光充足正当时。《世说新语·排调》记载:那年七夕,骄阳似火,家家户户都把绫罗绸缎曝晒在阳光下,多少带点展览与炫耀的性质。唯有郝隆在地上摊开一条席子,敞开衣服躺上面,在烈日下晒着肚皮。旁人看不懂他这玩的是哪一出,就刁难他:“大热天的,你躺在这里干什么,脑子进水了?”郝隆等的就是这一问,他翻着眼甩出一块犀利的“板砖”:“你们都在晾衣晒被,哥们也得把肚子里的书晒一晒,免得这书都发霉了咧!”话外音是,你们这些大款摆阔晒的都是身外之物,我偏要晒晒我的身内之物——我这肚子里可是满腹经纶哪!郝隆这一手跟晒短裤的前辈阮咸绝对有的一拼。
凭着“晒书说”这一记板砖,郝隆直接秒杀魏晋时期无数的博学之人。闲坐清谈、谈玄论道?在郝隆亮出来的肚皮面前,神马都是浮云。
再来看郝隆的拍砖第三招:尖刻。公元359年,在东山隐居多年的谢安出山,跟着桓温干事业,他这先隐后出的行为难免被人笑话。谢安到桓温那里报到时,碰上有人给桓温送草药,其中有一味药名叫“远志”。桓温笑嘻嘻地对谢安说:“这药的苗叫小草,根却叫远志,同一味草药却有两样名称,为啥呀?”谢安若有所思,无言以对。正好郝隆也坐在旁边,见状又使出了自己的拍砖绝活儿:“老大,俺知道为啥,这味药隐在山石中的那块就叫‘远志’,至于冒出山石外的部分,当然叫‘小草’了!”郝隆借此讽刺谢安,本来你在东山隐居倒体现了“远志”,但最后还是出山做官,堕落成了“小草”。看吧,骂人都不带脏字的。这讥讽尖刻露骨,一针见血,连最善于掩饰情绪的谢安也坐不住了。桓温大乐:“哈哈,郝参军的这说法挺逗的,赞一个!我琢磨着,有点意思。”看着这一唱一和表演双簧的俩货,谢安各种郁闷。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说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拍砖也是如此,拍不在重,要害为先。作为拍砖技术的祖师爷,郝隆的拍砖三招让人玩味。
新闻推荐
故意高空抛物 将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罗沙)记者1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最高法近日印发关于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