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希望这样的“反转剧”不要一再上演 □卢 峰(田东)

右江日报 2019-11-14 08:24 大字

最近,云南19岁大学生李心草死亡事件颇受网络舆论关注。该案件的定性从“相约自杀”到“醉酒死亡”再到“意外溺亡”,几经反转,最后办案机关以强制猥亵、侮辱等罪立案侦查。得知警方已经立案的消息,李心草的家人抱头痛哭。

这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案件立案为何如此之难?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立案的标准,是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个标准并不是说,必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才能立案。相反,只要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就有予以立案的必要。

然而,该事件受害人亲属要求立案求告无门之后,居然是靠网络舆论“施压”,才引起司法部门的重视,这与司法公正的宗旨相距甚远,尤其是此前办案机关作出的结论不停上演“反转剧”,太过草率,也极不负责任,导致该案越闹越大,办案机关的公信力大受影响。

这件案子本来并不是那么难立案的,可为什么几经波折才得以定性呢?相关部门该扪心自问了。我们应从李心草案的“立案”反观司法体制改革:警方对于是否立案的自由裁量权,是否过大?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唯有这样方能将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诠释出公平、正义、自由、秩序之精神。

笔者认为,办案机关应谨慎执法,避免这样的“反转剧”一再重演,它伤害的不只是当事人的权益,还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动摇人们对法治的尊崇和信仰。正如《人民日报》所言:相信一颗小草的倔强,请用公正还李心草公道。希望这样的“反转剧”不要一再上演。

新闻推荐

新生被安排双十一分拣快递,校企合作乱象再现

记者|杨霞近日,广州一批高校新生被校方安排到物流仓库分拣双十一快递,引发网络热议。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位就读于广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