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关于能见度,你了解多少? ■ 张金平

安徽日报 2019-11-14 07:10 大字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能见度越差,大气越浑浊。在气象上的定义为:视力正常的人,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可以客观测量并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

所谓“能见”,在白天是指能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在夜间是指能清楚看到目标灯的发光点。凡是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认不清其形体,或所见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都不能算“能见”。

能见度作为一个复杂的物理量,主要取决于悬浮在大气中各种微粒引起的大气消光系数。消光系数是光波在大气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能量衰减,是由大气对光辐射吸收、散射所引起的,气溶胶吸收和散射是光辐射在大气传输中衰减的主要原因。

能见度的好坏与空气中的杂质有关,杂质包括固体颗粒、液滴等。固体颗粒就是所谓的灰尘、烟、霾等;液滴就是雾、水汽等。沙尘暴和暴风雪天气发生时,能见度通常极低。另一个就是阳光,阴天阳光弱,能见度也低。至于气温和湿润,不直接影响能见度,但湿润、气温低的天气,雾和水汽就比较多,灰尘等也不容易扩散,所以有间接影响。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时,对流天气容易发生,造成局部阴雨,影响能见度。

秋冬时节,雾霾进入高发期,常常出现持续性的重度污染,大气能见度严重下降。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时,大气中的各种分子会对阳光进行吸收和散射,因此当阳光穿透大气照到地面时,就损失了大量的可见光,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当雾霾发生时,空气变得浑浊,空气中颗粒物越多,对阳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就越强,损失的阳光也就越多,大气能见度就越低,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灰蒙蒙的。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远处高楼的轮廓在烟雾笼罩下显得模糊不清,大气能见度很低。到了中午,阳光照射下来,雾气也随之散发,天气变得很明朗,视线也开阔来。一天之中,能见度的这些变化,主要是大气中颗粒物在“作怪”。

夜间大气稳定性比较好,边界层内常有逆温层存在,空气流动性较差,因此颗粒物主要集中在逆温层下方。早上人们开始做饭,上班族开车上班,工厂开始排放污染,这些污染物会飘散开,并聚集在逆温层下方,导致大气污染物积累量明显增加。而夜间至早晨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风速较小,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因此夜间能见度较低。

日出之后,随着太阳辐射加强,空气相对湿度减小,逆温逐渐被抬升,甚至消失。同时大气气流的垂直交换加强,地面风速也达到一日内最大水平,空气中污染物开始慢慢扩散,因此午后大气的能见度会慢慢变好,甚至出现明朗的天气。

如何通过能见度来判断雾霾的严重程度?

国家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规定,能见度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一级是轻微,能见度在5千米到10千米之间,这时候出门时不需要特别防护。第二级是轻度,能见度在3千米到5千米之间,属于轻度雾霾,这时候容易敏感的人群要适当减少室外活动。第三级是中度,能见度在2千米到3千米之间,属于中度雾霾,敏感人群要减少户外活动,停止晨练,外出最好佩戴口罩,司机驾车也要小心。第四级是重度,能见度小于2千米,属于重度雾霾天气,这时候最好呆在家里,如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低能见度天气(如大雾、大雨或大雪、沙尘暴等)是交通事故常见的原因,它使得驾驶人视野模糊,极易发生汽车刮擦、碰撞、追尾等。每年各地都会发生多起数辆汽车追尾事故。据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正常飞行的79﹪因雾,国外航班不能正常起降的60﹪也是因有浓雾干扰。国内外海难事件半数以上与雾天有关,轮渡事端多由江雾引发。能见度不好是飞行活动中严重的视程障碍,直接给目视飞行造成困难,甚至会危及飞行安全。能见度也是决定机场开放还是关闭最关键的因素。

(作者系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进行时 灞桥警方悬赏缉捕恶势力犯罪团伙4嫌疑人

11月12日,公安灞桥分局发布“悬赏通告”,对“陈利明等人恶势力犯罪团伙”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进行悬赏缉捕。陈利明:男,汉族,19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