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河南禹州 7 岁女学生眼睛被塞纸片 霸凌发生时 我们能做什么?

家庭生活报 2019-11-14 01:19 大字

电影《少年的你》的热度还没散去,又有一起疑似校园欺凌事件进入公众视线。

有媒体报道,河南禹州的李女士在一个多月内发现,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眼睛里冒出小纸片。家人带她多次到医院就诊,医生从她眼里取出的小纸片多达几十张。目前仍无法确定还有多少张纸片残留在眼睛里,但该女童的视力严重下降。经调查,这些纸片是被三名同校男同学强行塞入眼睛中的。该校校长回应时,承认了此事,但称这是“小孩子间的玩闹,没有恶意”。此事引发强烈反响后,禹州市教体局今天发布了通报:责令该校校长和班主任写出深刻检查,并全市通报;加强对涉事同学的心理疏导,避免出现二次伤害;鉴于涉事学生比较年幼,以批评教育为主。

都知道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更何况是几十张纸片在眼睛里,小女孩承受的痛苦无法想象。女孩母亲流着泪控诉“每一次出一块(纸片)之后,真的跟挖我心一样”,其气愤意绪可以想见。

有研究称,孩子在7岁以前,形成基本人格。在此之前,孩子所有经历的一切,会极大地影响其一生。若在此期间,遭受的是虐待、不公、厌恶、冷漠、暴戾,孩子更易出现负面情绪,性格阴郁。更严重的,可能会自闭、抑郁,甚至自杀。

很难想象,若不是妈妈注意到了孩子眼睛里的异样,这些纸片还会在孩子眼里放多久?现在,几十张纸片已经全部移除了,孩子的眼睛也“没有异常”了。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吗?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但是,事件发生后,谁都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伤害,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你看出孩子“不对劲”了吗?

新闻中,李女士是在欺凌发生了不止一次后才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可以想见,如果家长能早点发现孩子被欺负了,就可以及时制止事件继续发生,减少对孩子的伤害。那么,我们平时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知孩子有没有被欺负呢?

综合多项研究,以下20个表现颇具启示意义。一旦出现,请“高度怀疑”,孩子在学校过得不如意(未必是霸凌,但肯定有波折)。

1.反复说头痛、胃痛,或有呕吐(幼龄儿若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身体不适会更突出);

2.做噩梦,反复在睡梦中惊醒(出现时间和是否上学时间紧密相关,如周日晚上,或周一到周五);

3.易受惊吓、容易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丢三落四;

4.总在上学前大发脾气;5.行为、品性突然出现明显转变,如本来爱笑、好脾气,突然变得易怒、冲动、攻击他人;

6.突然变得沉默寡言;7.突然胆小、怕黑,出现吸吮手指、粘人、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8.一到放学,情绪和行为就会明显变化;

9.爱说一些自嘲的话;10.拒绝出门;11.各种找借口在家待着,不愿意去学校;

12.言谈间,对学校没有任何兴趣和好感;

13.直说老师不喜欢自己;14.抱怨老师总是挑自己的刺;15.抱怨被老师大声训斥;16.抱怨老师羞辱自己;17.抱怨老师对待自己太粗鲁、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18.伤害自己,甚至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严重霸凌下);

19.身上总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伤痕;

20.孩子对某个事/物变得敏感甚至恐惧。

当然,母亲还有一种“超直觉异能”。多数孩子不是属戏精的,开心与否,都写在脸上。若你觉得孩子哪里不对劲,不要憋着,去求证吧。你在帮助孩子,也在释然自己。

避免二次伤害!

我们都希望用不上!但如果不幸地,霸凌事件已经发生,我们该怎么安抚孩子?怎么避免二次伤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学组委员高鸿云给出10招。

1.重中之重:远离。带幼儿离开那个受虐场所。让孩子与熟悉且信任的人,待在一起。如果迫不得已,孩子要重回那个地方,应协商更换教室或改变室内环境布置,避免勾起孩子的受虐回忆。

2.别老追问受虐情景。孩子不说,不要逼问。如果孩子主动提起,家长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多听、少评论。倾诉是一种释放和宣泄,有助于伤口愈合。

3.保证生活规律,三餐定时,按时睡眠。如果孩子出现饮食和睡眠问题,别责怪他。给他大大的拥抱,多多的陪伴。为孩子准备爱吃的饭菜,搂着孩子一起睡。

4.父母稳定情绪。父母和陪伴者要避免大声吼叫、动作过猛,别再吓着孩子。

5.理解他的不容易。幼童受虐后,情绪不稳定、行为紊乱属于受虐后的正常反应。这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长短因孩子而异),逐渐缓解。年龄越小,一般恢复越快。

6.温柔制止不良行为。心疼孩子,不能没有原则。任孩子整宿不睡地玩,呆坐一天地看电视,对恢复情绪没有益处。不如趁这段时间,带着孩子放个假,去美好的地方,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7.理解孩子的宣泄。受虐儿童会在游戏或生活中,重现暴力或虐待场景。这也是一种宣泄。此时,父母不应简单制止,或严厉地批评。还是那句话:温和地多多陪伴。

8.别当着孩子面,重复细节。父母应在避开孩子时,寻求家人、朋友和团体的支持,诉说宣泄情绪,并保持情绪稳定。别让那些伤痛细节,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9.告诉孩子“你没错”。这一点很重要!别让孩子以为“是我不乖,是我惹老师/同学生气了”。

10.孩子老不好,尽快求医。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持续异常,带孩子去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吧。(燕小六)【评论】无知也要付出代价

“霸凌”是英文“bully”的音译,而霸凌行为的本质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是强势方或者掌权方通过各种攻击压制剥夺他人尊严或利益,以获得自我满足感。幼小而蒙昧的年龄里,小朋友们在嬉戏过程中就展露出“抱团”“排斥”乃至“欺负”的倾向;学校是儿童个体尝试融入家庭以外的同龄人小社会,一般性的矛盾摩擦和愈演愈烈的霸凌行为往往在此期间集中爆发。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恶霸。能够让他无视道德惩戒、舆论谴责和社会规则的,是一次次“霸凌”行为的得逞,是借此握在手中的利益和优越感,是展现出权力地位后其他孩童的追随与敬服。

校园霸凌何以存在?那是儿童尝试离开家庭进入社会角色,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以及适用于社会生活的交际方式过程中的极端手段。无论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还是老师的约束引导,无论是学校的纪律条款,还是社会舆论的风向引导,都应该也必须制止一切破坏规则制度、违反公序良俗、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问题在于,在校园霸凌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解决抑恶向善,我们相关法律,又在哪里?不能再对这个问题置若罔闻了。否则,难保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员,未成年人并非注定是无辜的,你要为无知付出代价,你要为无觉付出代价,你要为无畏付出代价……只有你足够敬畏规则、坚持正义、尊重他人,你才能赢得人类社会真正的入场券。

这才是教育以及法律存在的最大意义。

新闻推荐

行车安全不可忽略

“今日,一辆小型货车撞上了一辆电动车,电动车车主仍在医院抢救中……”看着电视机上播放的新闻,我叹了一口气,生活中类似于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