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冷热从维熙 □王溱

半岛都市报 2019-11-08 00:53 大字

著名作家从维熙逝世,尽管这种消息迟早要来,但对从维熙而言来得过早,也有些“不公平”:毕竟受了那么多的磨难,应该多享受些安宁的岁月。

我见过从维熙,1987年夏因为《人民文学》的一个奖项,让我们在贵州相处了六天。之前不认识也没见过从维熙,我是对照名单采取“淘汰”法,认出从维熙的。先是“找出”了魁梧高大的李国文,发现他身旁总相伴一位身材不高却敦实,皮色有些黝黑,眼睛不大的中年男子。我猜这应该是从维熙,果然猜对了。

那年从维熙只有55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成”得多。六天下来我们在一起开会、吃饭,参观、乘车,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从维熙沉稳而寡言。寡到何种程度?公开场合下,我从没听到他说一句话。所以,迄今我也不知道他是何种口音。手指上永远夹着香烟,烟雾缭绕在脸上头上,一双眯着的眼睛总是若有所思,但金口难开。这就是我见过的从维熙。

与其反差鲜明的如当时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总见他跟人侃侃而谈,时而发出笑声,尽管有些气喘,但不吝言笑。从维熙却不说话,也不笑。唯有一次,作家们围在一起说着什么,从维熙坐在一旁,照旧不停地吸着香烟,一副全神贯注听别人在说的样子,显得很认真。期间众人被逗笑了,有的仰面大笑,我看到从维熙的脸上也显出微笑,但一瞬即失,又恢复了不苟言笑的模样。

最近看到作家李辉的文章,说从维熙跟他们在一起话一点也不少,而且喜欢唱歌。看来我只见到从维熙的一个侧面,或者说是在“生人”面前的表象。我坚信从维熙是个有感情、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否则他写不出那些脍炙人口、震撼人心的作品,得不了那么多大奖,也不会赢得业内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优秀的作家都是在用心写作,这是被作品证明了的“定律”。从维熙的作品很多,《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获全国一、二、四届中篇小说奖,电影《第十个弹孔》获文化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奖。

从维熙的作品大都是“伤痕文学”,他写了许多监狱生活,被誉为“大墙作家”,这跟他在风华正茂之时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偏僻山区和艰苦地区劳动改造有很大关系。从维熙的作品里尽管充满艰难困苦,但总是都给人希望。这跟他平时严肃而沉稳的表象倒是相吻合,虽然不苟言笑,其实心里是热的。

新闻推荐

确认过眼神

□王国梁有句流行语说得不错:确认过眼神。确认过眼神,就是从眼神中得到证实,后面大多跟着带有喜感的事,给人笃定确实的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