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长安大,居不易”,古代买房是难事 读《千年楼市》■刘英团

四川政协报 2019-11-07 00:48 大字

“长安大,居不易。”我们总是期许着美好的生活,最起码得“居者有其屋”,然而从古至今买房安居都是一件难事。从西周到民国,上至宰相下至黎民,很多人都是“房子的奴隶”。早在民国时期,上海就曾“以三四成之垫本,即可购置产业,向中外行商押抵六七成之借款”买房子,这应当就是当下流行的“按揭购房”的雏形吧。在《千年楼市》一书中,知名历史专栏作家李开周从古代各种房契、地契、租赁文书、地方志、笔记、信札、日记、诗词、墓志中扒梳史料,呈现了古人安心成家的艰辛。

对于古代,我们总会有各种偏于浪漫的想象——田园牧歌、鸡犬相闻,手捧黄卷惬意地在绿树成荫的雅舍里吟诗作词或对酒当歌,至少觉得古人不大可能为买房或者租房而忧心忡忡。李开周说:“这种想象是违背历史的。”有白居易的诗《卜居》为证:“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居,未如硕鼠解藏身。”就连“诗圣”杜甫晚年还是在亲朋的帮助下搭建了一所小茅屋,结果茅屋还被八月的一场“秋风所破”,弄得屋不似屋,“归来倚杖自叹息”。

古人买房也不易,李开周认为,“在有无住房的问题上,古人跟我们一样缺乏平常心”。尤其是天生多愁善感的诗人群体。他们是浪漫的,也是敏感的;是热情的,也是脆弱的。在《千年楼市》里,李开周遍查史籍,既从诗词歌赋中挖掘出“西周的地价”“汉朝的房价”“唐朝的置业秘笈”“宋朝的购房流程”“元朝的住房政策”“明朝的装修方案”以及“清朝的购房者怎样贷款”,又从古代的房产市场和古人的家居生活中绘制出一幅残酷而又悲催的“买房”浮世绘。茶余饭后翻阅之,既长见识,又开眼界。

“居不易”,古今皆然。穿越古今,房子从来都是稀缺品。就连韩愈、陆游、刘禹锡、欧阳修等名人,也因为买房之事发愁。例如苏辙曾在诗中自嘲“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最终晚年才圆了买房梦,“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耗尽积蓄。据北宋王禹偁《李氏园亭记》记载:“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宋代地价高房价贵,很多官员都买不起房,只好当了“租房一族”。明清时期甚至不许公务人员随意买房子:“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作为一种福利,房子非但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很多朝代还“限购限售”。如西汉《二年律令·户律》,不仅明令“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还限制出售:“受田宅,予人若卖宅,不得更受。”唐代规定:“天下诸郡,应有田宅产业,先已亲邻买卖”。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当然,古时也有“廉租房”,“廉租房”多是民间性质的,主要来源于寺观和同乡会馆。寺观吃住免费,会馆则租金非常便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千年楼市》里,李开周不仅从“建造与开发”“楼市也疯狂”“租房时代”“住房政策”“居住环境”“家居生活”等六个方面勾勒出古代房产图景,还以翔实的史料以古喻今。从时空这两个维度看,买房这件事,在哪个年代都不容易。

新闻推荐

“长臂虾叔叔”让孩子迷上海洋 30年进行了数百场科普讲座,还计划将科研成果汇编成故事

李新正在海洋科普讲堂上授课。文/图半岛记者徐杰从“神奇的海洋生物”,到“乘‘蛟龙’探险深海”……作为中国科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