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想不开”
在门诊中,不少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属认为,患者是因为“想不开”才得病的。患者家属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他们把普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划上了等号。认为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一样,都是某些心理因素导致的。其实不然。
心理问题是指人际关系、婚姻情感或学习工作等具体而明确的因素,导致心理冲突、困惑及不良体验。比如失恋、离异、失业等导致的心理困境,都属于心理问题的范围。当事人往往会很苦恼,如果能够改变,大多会主动求助,至少会被动求助,比如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而心理疾病的发生可以有诱发因素,也可以没有诱发因素。也就是说,有些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完全可以没有诱因的,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有位老年抑郁症患者就曾疑问:“我现在什么负担都没有。孩子都工作了,也很孝顺,退休工资也不少,我怎么会抑郁呢?”
其实,抑郁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是内源性的,与外部环境无关。人脑内的某些化学物质,如五羟色胺的浓度降低,从而导致人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为抑郁。至于其浓度降低是怎样发生的,其机制可能与脑内的某些内分泌变化有关,也可能与季节气候有关,或与表达基因有关。但不管怎样,就是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可以解释疾病的原因。有时候,也可以找到一些与心理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但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导致心理疾病。比如,这个因素放在很多人身上,都不会导致心理疾病;或者放在以前,对当事人而言,也不会导致心理疾病。但是,此时此地,却诱发了当事人的心理疾病。此时的心理因素,不再是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而是诱因,它与心理疾病没有因果关系。其作用就相当于点燃的导火索或扣动的扳机,诱发了心理疾病。
很多人不明白这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即使患有心理疾病,也不愿意去看病,而总是幻想通过“换个环境”,或“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等非药物的方法来解决心理疾病。其实,这样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疾病有用吗?有用,但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有时候,先选用药物治疗,在病情部分缓解或基本缓解的时候,再进行心理治疗,可能效果更佳。宋崇升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校车安全隐患,预防校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近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张汪中队积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