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买冬衣、补酱醋、定旅程…… 今年“双11”老爸老妈“购物车”有点满

黄海晨报 2019-11-04 09:42 大字

离“双11”还有几天,朋友圈里已有人开始抱怨“爹妈要上车”,这“车”,指的是“双11”的购物车。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双11”理性消费、看穿“套路”,不算什么稀罕事情。但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能和年轻人一样在“双11”赶网络集市,既新鲜又刺激。

老人的购物车里面都有些啥?他们为何“爱”上购物节?拦着不让买,肯定不合适;全都让买,少不了乱花钱甚至买到劣质产品。夹在“双11”和父母之间,年轻人还是以理解为主吧,毕竟都是凑热闹惹的祸。

“车”里有啥?最爱羽绒服 旅游“入了眼”

“双11您会趁机购物吗?”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了20位老人,其中13位老人明确表示,要趁着“双11”买点儿家里用的东西,并且这些老人无一不知“双11”的意思——— 很多老人已经会用“购物节”来形容这个日子。

老人们要买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老人提到买猫粮狗粮等宠物用品,有的人想趁着冬季到来买洗脚盆、电热宝,有的老人要买茶叶。最多提到的还是冬衣,包括保暖内衣、保暖护膝、羽绒服等。

不过,受访老人们的花销一般都在千元以下,既无自用的快消品也无奢侈品,更没有家用电器一类的“大件”。想放在“购物车”里的,最贵的商品还是羽绒服一类的服装。有孙辈的老人们,还会在网上给孙子孙女买衣服。只有一位老人提出想要“囤点儿油盐酱醋过日子用”,并且只是“顺便”,因为他“主要还是买点儿衣服和冬天的鞋”。

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旅游产品也被多位老人提及,这也是受访老人们最奢侈的花费——— 旅游的地点多在南方,时间则是11月至12月初。一位老人展示了手机上“报团”的推文,上面也写着“双11优惠”这样的字样。

“双11”一定便宜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老人们看法不一,多数人相信确比平时便宜。刘先生有个群聊,群友都是退休老同事,他们平时在上面聊旅游、聊钓鱼,最近几天则在互相帮忙“砍一刀”。同在一个群里的老人们,观点也不一致,有人明确相信“‘双11’东西就是便宜”,也有人说“算了吧,便宜没好货”。

还有的老人颇为“豁达”,张先生认为,“未必比平时便宜,一双皮鞋值500块钱,谁也不可能200块钱就卖给你。”但他仍然加入了购物者行列,“起起哄呗,万一真便宜,能跟着沾点儿光就行了。”

“车速”太快?爸爸图便宜 女儿想“剁手”

无论老人们看法如何,这些对“双11”的观点,很多都来自自己的子女。

在公园里,记者遇到带孩子遛弯的祖孙三代,伍先生表示,多年前女儿还单身的时候,就常听到她说“‘双11’要购物”,自己却听得一头雾水。女儿听到这里掩面而笑,“爸,那是因为当时我还是\‘光棍’,所以过光棍节嘛。”

如今几年过去,在女儿的帮助下,伍先生有了智能手机,逐渐也开始使用一些购物应用软件。作为女儿常年生活在身边的老人,伍先生自己购物并不算太多,他和老伴会买内衣、扫帚拖把等生活用品。今年“双11”,他的购物车里已有拖把、袜子、板凳,还有几件老伴为外孙子挑的衣服。

“用得着吗?咱家这东西还少吗?”看见父亲又要买板凳,伍女士略带责备地问父亲。

“你不是说这时候便宜吗?”老先生反问。

“您光记得我说便宜,怎么不记得当年我说剁手呢?”伍女士回忆,七八年前的一个“双11”,自己想到未来将离开父母结婚过日子,从自己的化妆品到父母家的电器,一下子买了两万多元钱东西。事后她有点儿后悔,几千元的按摩椅,似乎父母并不感兴趣;两三千元的游戏机,早就扔在墙角吃灰。后来,她发现父母对手机的使用日渐熟练,便为父母绑定了银行卡,此后父母曾有一段时间“一发不可收拾”地购物。这让她反省自己的冲动消费,也给了父母不好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这些想要趁着“双11”购物的老人们,几乎全都是自己通过手机下单,他们已经熟练使用购物应用软件。如果是较大的支出,如旅游费用,老人还会和销售代表相约见面谈。尤其是用好了社交软件之后,老人们彼此之间互相推荐一些“靠谱”的微商,无论是水果、海鲜还是旅游,老人们对其信任度更高。

刘平威先生今年67岁,曾担任工会工作,退休之后,他借着之前的关系,专门组织老人们旅游。从亲朋好友到素不相识的人,他手机里已有十多个微信群。平时他会给大家找一些关系旅行社的低价团,并把链接发到群里。“前些年,经常是老人们托儿女加我微信,跟我打听旅游团的情况,现在基本都是老人们亲自跟我聊了。会打字的就打字,不会打字的就发语音,团费也由以前的见面给钱,变成了使用微信直接转账。”

理解万岁!都是凑热闹惹的祸

“教会老人们用购物应用软件,本来想的只是让他们多叫点儿水果,懒得做饭就订个餐,或者送菜到家。”李女士说,“没想到,他们过日子算计惯了,这些东西从来都是自己去菜市场买,一次订餐都没用过。”

虽然老人们购物的热情高涨,但他们的儿女们,并不一定支持老人们过把“花钱瘾”。记者询问了身边一些中青年人,其中超过半数的人,对老人买来的东西“不满意”,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不说不满意,但只是因为“花不了多少钱,算了”。

双方观点的差异,则来源于对“双11”,乃至对网购本身的认知差异。

“在我父母看来,‘双11’似乎什么都便宜,什么都能买。可一分价钱一分货,贪便宜买来劣质商品,东西只能凑合用。”在一家企业上班的一位先生说,他的母亲在去年“双11”买了一个500块钱的扫地机器人,他到家一看,“那就是个撞墙能改变方向的小车,根本不像正经产品可以规划路线、智能控制;买了个智能垃圾桶,还没有脚踩开盖的垃圾桶好用。我理解老人也想感受一下智能家居,还想跟风在这个日子捡个便宜。我倒真希望他们用这钱来换个更大的液晶电视或是买个名牌吸尘器,这些无论便宜还是贵,相对物有所值。”

此外,相当一部分老人的购物并非源自“需求”,而是来自“推送”。“有些应用软件运营商看准了这一点,分享转发就能降价。那个鸡肋般的扫地机器人,便是来自推送。”

在采访中,并没有听到任何一位老人说要买“保健品”,这让儿女们颇感欣慰,李女士就提到,前些年看到父母买保健品的时候,自己颇为担心,但这些年他们明显对保健品失去了兴趣。“可能‘双11’也类似,再过几年,老人们知道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只不过一些产品有点儿折扣,就能理性面对了。”

(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有了“惩戒权”,教师怎么用

□姚晓丹专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惩戒权很有必要”对于教师拥有惩戒权规定的出台,很多人表示欢迎。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