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消费勿进陷阱
今年“双11”,众多电商平台都推出全新的“玩法”,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但我们有必要提醒消费者,“玩法”虽然看起来有优惠,但其中的猫腻却很难根除。当您面对拼购、满减、秒杀、红包、购物津贴、游戏瓜分红包等眼花缭乱的促销信息时,还得绷紧神经,切莫掉进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
陷阱一别被红包蒙了心
今年“双11”预热期间,各家电商平台玩法全面升级。在平台活动中,各种红包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天猫推出“全民开喵铺瓜分20亿红包”,京东、拼多多、苏宁也纷纷推出“百亿补贴”互相牵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平台推出各种红包玩法的主要意图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为提高消费者的活跃度,引流且激活用户,提高用户留存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宣传推广,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按需购买,不要为了满足使用红包购买条件而任性消费。此外,还要小心红包诈骗。需要填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需要分享链接与好友共抢的红包不要碰,拆红包时要求输密码的不要碰。
“双11”期间,各电商平台推出秒杀、打折、发优惠券、预付定金直减等优惠活动。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优惠规则,以免下单后后悔莫及。
警惕先涨后降,“低”价不低。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要关注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看看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预售商品谨防“退换”问题。部分商家刻意混淆的“定金”与“订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消费者在支付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咨询客服关于“定金是否可退”等问题,并保留下单凭证。
陷阱二别被优惠套路忽悠
陷阱三仔细辨别“电商专供”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在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别。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在一些特价限购、消费返现等活动中,商品页面上显示特价商品限购100件,前100名下单的用户消费返现,但消费者成功下单后,商家却以已达上限等理由拒绝接单,或者称用户非前100名用户,无法兑换返现承诺。商家打出此类标语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下单,对于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情况,消费者可向平台方举报。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商家如承诺附送赠品,一定要截图保留宣传活动页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
陷阱四社交拼购藏猫腻
“双11”期间各电商平台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也良莠不齐。
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也容易买到质量不符合预期的商品。由于拼团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而临时组织的松散团体,拼团交易成功后就解散,售后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很难再组织起来维权。此外,拼团购物需提前支付,成团后发货,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
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避免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不要点“虚假拼团”链接,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分享的拼团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尽量选择大型、靠谱的平台进行拼购。
陷阱五手机别随意“授权”
如今多数消费者习惯通过手机APP下单购物。对于一些从未安装的电商APP,在下载安装时往往会跳出多个对话框,而消费者一般都不会仔细查看条款内容,直接点击“同意”或“是”,这就让商家获取了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有些是购物所必要的,有些是非必要的。近年来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而APP过度索要授权是个人信息泄露的导火索之一。
为此,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APP。在注册APP时,注意跳出的授权对话框,仔细阅读后再选择是还是否,尽量关闭一些敏感信息的获取权限。对于不同的APP尽量设置不同的密码,以防密码被不法分子攻破后造成一系列应用程序账户安全的沦陷。
陷阱六小心诈骗“钓”钱
“双11”期间,消费者还要警惕各类电信诈骗、木马病毒等。
钓鱼木马链接诈骗:主要出现在QQ、旺旺等聊天工具、弹窗页面等。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中奖诈骗:消费者信息遭到泄露,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发送中奖信息,消费者容易落入诈骗分子陷阱。
退款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网店客服人员给消费者打电话,以订单出现问题为由要求消费者退货,消费者如果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操作,很容易落入陷阱。
快递货到付款诈骗:诈骗分子假冒的快递员送空包裹,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被骗运费。所以对于货到付款包裹,一定要先验货再付款签收。综合
新闻推荐
□行知小学小记者站姚程欣“但愿世间人无病”,从古至今,无人不在想:要是人世间没有病痛该多好?这也只可能是“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