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梦想成真 □龙威月

来宾日报 2019-10-30 08:41 大字

1964年,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6个兄弟姊妹,她是老二,大姐1岁时,因家里闹饥荒,营养不良而夭折。爷爷曾是教书先生,农闲时节,爷爷喜欢教她读书识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1972年9月,她8岁,爸爸见她对诗词歌赋很感兴趣,于是就带她去学堂。妈妈拿旧衣服缝缝补补,做了一个书包给她,她背着书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走在初秋的田埂上,闻着稻子的清香,蹦蹦跳跳哼着歌儿,她在学校很得老师同学喜欢,老师总喜欢叫她站起来领读诗词。“字正腔圆,有模有样……”老师每次遇见她父亲都会连连夸赞她。

1977年,她上初中了,离开村里去镇上要走10多公里路,后来她不得不去小姨家寄宿。除了每天认真读书之外,农忙时节就请假和小姨一家到田间地里帮忙干活。她是村里第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子,村里像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大多已经准备嫁人了。这一年,最疼她的爷爷驾鹤西去,给她留了许多老旧的书,她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1978年,隔壁村一个女孩因在外面的中学读书,谈恋爱怀了别人的孩子只能辍学嫁人,女孩父母感觉蒙羞,气得差点上吊自杀。爸爸听后担心这样的“悲剧”在自己女儿身上重演,再加上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已有一年多拿不出伙食费给小姨家,于是就叫她回家别再上学。“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早晚都要嫁人生娃的……”就这样,她只好含泪辍学。

辍学后的每天,她一边帮家里割猪草、放牛,带年幼的弟弟妹妹,一边听山下村头学校传来的读书声,听着想着就会哭,就这样过了几年。

1983年,她已经19岁,成了村里“最老”的待嫁姑娘,父母托亲戚朋友给她介绍了很多个男人,她都一一回绝了。1986年,她22岁,她的爱好依然没变,听村头的读书声,偷偷看爷爷当年留下的那些旧书……

一天,一个扎着领带穿着西装的男人走入了她的视线。那个西装男人的父亲对她承诺:“如果你愿意嫁给我儿子,我就供你继续上学读书。”她对这个条件很是心动,而眼前那个西装笔挺的男人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初中毕业生。她和那个男人侃侃而谈,聊起了各自的读书时光……

那一年9月,她嫁人了,摆酒那天,阳光仿佛像她当年读书开学季那样明媚,这是她辍学后最开心的一天,期盼着那个新家,期盼着可以再去上学。穿着那个男人买的新衣,走过村头的学校,耳边依然久久回响着读书声。

就这样,她嫁人了,带着读书梦想。

1987年,又是一个开学季,村里的孩子又开学了。她沉思了很久,用请求和期待的口吻与公公商量:“爸,我想去读书”。“你看你肚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走得那么远的路去读书哦?”她的男人严厉呵斥,而她的公公在一旁深深吸了一口烟转身说了句“现在没钱”。

1988年3月,她的孩子出世了,是个女孩,长得很像她,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取名书涵,她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她就教孩子读诗词歌赋,后来,书涵上学后,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从小学到高中,书涵拿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作文竞赛奖。

2009年,书涵高考考上了大学,学的是文科,选读新闻传播学专业,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当她把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回家,妈妈看着那个通知书一夜未眠,她说,那是她一直没有实现的梦想,她和书涵讲起了曾经对读书的渴望,从1972年到1977年再到1987年……说着说着,母女俩相拥而泣,她还不断重复说:“新时代真好,祖国越来越好了,女孩子也可以上学了,书涵你还上大学了,要好好念书。”“感谢祖国,感谢妈妈,我会努力的!”那一夜,书涵在日记中写道。

2019年9月,书涵翻开写过的500余篇日记,打算整理出版一本书,书名叫《感谢祖国,妈妈的梦想被我变成真》,前言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天,祖国发展得这么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拼搏,新时代的女孩,我们有理由去努力让梦想成真!

新闻推荐

苏太德:抓捕持枪毒贩,他把防弹衣让给了别人

苏太德生于1955年,汉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人。1974年,苏太德入伍从军,1979年退伍后到马关县公安局工作。从警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