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驻村“博士书记”

甘南日报 2019-10-29 08:15 大字

戴着眼镜,一副典型的知识分子派头;晒得黑红,又像是个吃苦耐劳的农村汉子。他就是当地村民口中的“博士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远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骅。

2017年底,张骅从北京林业大学来到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远新村。报到第一天,村里的老支书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从北京派这么个第一书记,还没俺孩子大,能干事吗?你得听我的,论辈分还得给我叫声叔。”一腔热血换来一盆冷水,张骅没言语,心里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

为了尽快熟悉融入远新村,张骅白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走村入户,晚上加班做好记录,7天时间挨个走访50余户贫困户,12天一个人把全村300多户档案全部捋顺。老支书和村民全都看在眼里,开始口耳相传,“这个‘博士书记’干活实在!”

通过摸底调查,张骅对全村现状了然于心。远新村人均6亩多地,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要收入,年头好的情况下一亩地纯收入500元,但遇到自然灾害,普通农户就可能致贫,贫困户很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如何提高单位亩产的效益?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钻研,张骅最终选择以种植黑糯玉米为切入点,搭配种植黑小米、黑豆、黑皮花生、黑龙葵等,把目标定位在一线城市中高端消费人群,打造颜色农业产业链的致富新模式。说干就干,张骅把村里的种植大户动员起来,自己带头投钱不要股,在2018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也参与进来。

黑糯玉米种植成功,成为2018年兴安盟那达慕大会唯一指定用玉米,还卖到了北京市场。2018年,合作社创造就业岗位24个,带动30多位贫困群众脱贫,土地亩产值由800元提高到2400元左右。“去年听了小张书记的话,种了不到2亩黑糯玉米,一下卖了6000多元,干啥能赚这么多钱啊。”82岁的村民邱凤芹笑得合不拢嘴。

第一把火烧起来后,张骅带领村民相继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改革,建成田园综合体,发展起文旅产业等,村里的第二把火、第三把火接连烧起来……

如今,远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村顺利脱贫摘帽。

回首一年365天,张骅驻村工作长达330多天,几乎抽不出时间回家探望怀孕的妻子。村民开玩笑说:“我们村这个‘博士书记’,对得起党,对得起远新村,就是对不起自家媳妇儿。”

从一开始遭遇质疑,到赢得村民信任,再到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张骅说,深夜想家时,他偷偷抹过眼泪;村民拿到合作社分红那天,他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幸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博士,能让远新村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体现了我的自身价值,也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张骅说。(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一张缴费单

莫秋言清晨查完房,护士长将一张单据递到我的手上,我习惯性地塞进了衣兜,不闻不问。父亲住院的那些天来,收到欠费通知...

 
相关推荐